常言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慈善助学是资助方与受助方的爱心互动,没有爱就没有慈善助学。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由于种种缘由,或多或少地会碰到各种困难,对于想念书但由于客观困难而不能继续深造的莘莘学子来说,好心人的慈善结对助学就如同旱地里禾苗遇到了及时雨一样,是爱为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排除了后顾之忧,从此他们可以念书学知识,有了德有了才,将来可以报效祖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不少当年受助学生,他们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后,第一件事就决定资助比自己更困难的学生,成为资助方,如此爱的循环,社会就会更和谐、更进步。慈善助学是功德,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值得弘扬。
周家伦(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有效开展帮困助学,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和内在要求。不让困难学生群体,尤其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是学校和全社会始终关注的问题,在建立“系统化、网络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帮困助学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在加强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各类资助政策的同时,依托社会力量,发挥慈善的重要作用,把帮助学生落到实处。在全校师生共同配合下,社会各界慷慨解囊,伸手相助,形成校园多元化的帮困助学格局。“中华慈善教育基金”、“晨兴慈善助学基金”等社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缓解、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和上海温馨的人文环境。学校还在市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设立“慈善爱心屋”等,让全体学生参与慈善活动,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事实上,广大学生接受帮助和参与慈善活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包容胸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正如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说的那样: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今天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全国各地的关心和帮助,上海今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全国各地的支持和合作,上海要以更宽广的胸襟,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大学要有大师、大气和大爱。大力开展慈善活动是一种有效途径,对于高校育人工作以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慈善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人文素养。扶贫济困,互助互济,乐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慈善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弘扬慈善文化对建设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和睦相处的和谐文化氛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人奉献爱心,把他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用爱心和行动帮助困难群体,人际关系就会更融洽。以此良性循环,就会不断推进社会进步,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和谐,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美好。
原同济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鼎业教授夫妇数年如一日地与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周懿然慈善结对助学,如今周懿然大学毕业已找到了工作。周懿然向恩师学习,与黄鼎业教授一起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吴一静。你看!吴一静正将黄爷爷的谆谆教导一一记下。
日前,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办的“慈善暖我心——二○○七慈善结对助学联谊会”上,受助学生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各自特有的方式向资助方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之情。掌声、心声汇成上海人互助友爱的和谐情怀。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佛教协会会长、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是慈善助学的带头人。日前,他率领130余人组成的“雪域·心之旅”上海佛教界赴西藏参访团进行交流、捐赠、助学活动,并在日喀则地区捐建“上海普陀觉醒希望小学”。这所凝聚着沪藏两地情意的希望小学的前身是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扯休乡生玛村教学点。创建于1994年的生玛村教学点现有在校生19人,其中女生9名。上海普陀觉醒希望小学建成后,将覆盖岗坚、赛贵、生玛等四个村,学校在校生将达到106人。玉佛寺捐赠30万元用于建设“上海普陀觉醒希望小学”,8月11日,在捐建仪式上还有11位居士等捐赠30万元,定向用于日喀则地区的教育建设。图为觉醒法师正与生玛村教学点的学生在一起。
市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委员、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是著名慈善企业家,他先后在云南、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江西等贫困地区关心贫家子弟上学,捐助建立希望小学、侨心小学、希望教育楼等。这几年来,屠海鸣为慈善事业、慈善助学、希望工程、温暖工程等累计捐助人民币3000多万元,名列2005年至2007年胡润中国慈善榜第34、27、42位。当年名誉上海滩的十佳记者,如今的成功商人,成为贫困地区百姓心中的恩人。图为复旦大学校董屠海鸣资助复旦大学医疗支援博士团前往甘肃定西市,为当地贫困群众服务。
复旦大学会计系大四皇甫膗同学与资助他7年的慈善热心人亲如母子,他亲切地称她“余妈妈”。他说,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是余妈妈援助了我,这不仅仅是给予我助学金,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衡山宾馆总经理杨维清夫妇等慈善热心人与受助生在一起。
衡山集团的张国防和扬子江饭店总经理稽东明(中)数年如一日地资助马麟同学。这是他们在亲切交流。
享受美国全额奖学金、在美国深造的曾经的受助生黄慧燕的父亲(右)十分感激吴迅达(中)全家数年如一日的关爱与资助。如今,吴迅达一家与黄慧燕一家联手资助夏晓萍同学,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吴迅达说,慈善助学在申城蔚然成风,我们恒锵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婉莉还与四位贫困生结对助学,一直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为止。
市政协特邀委员、上海市首届“慈善之星”、上海申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程英是慈善助学带头人。他一家不仅资助了数名贫困大学生,还与南汇区新场镇祝桥村家境贫困的孪生三胞胎兄妹慈善结对助学,他表示要一直培养他们到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为止。左一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执行秘书长马仲器。
钱荣一直感激慈善助学热心人谢德昌、沈巧玲、黄凡等对她女儿黄彦文数年如一日的资助。如今女儿已在交大攻读博士,她一直把好心人的关爱作为人生奋进的动力之一。
受到好心人韩鹏飞夫妇资助数年的孙怡琼同学十分珍惜这份情义,她已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海爱屋食品有限公司营运副总助理阙明毅说,我感激“中华慈善教育基金”对我数年如一日的关爱,使我顺利完成复旦大学学业,成为一名有用之才,我把我第一个月工资的部分捐赠给学弟学妹,还促成了我工作的企业与慈善基金会的合作,让家境贫困的学生能安心读书。左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金昭敏。
杨亦菲、杨亦雯是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孪生姐妹,她俩用歌声感谢汤珍珏、顾含芳数年如一日的关爱和资助。
上海东郊宾馆别墅部经理叶青七年如一日地关爱杨秋凤同学,小凤凤已在朱家角中学念高中,她说:“叶青妈妈胜似亲妈,她的恩情我一辈子也还不清。”
《解放日报》 (2007年08月20日 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