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最近放弃了校区扩张计划,而确立了“立足本校区、积极向周边拓展”的校区建设方案。在全国不少高校目前兴盛一时的校区“扩张运动”中,南理工此举引人注目。
据了解,近年各种大学城迅速兴起。仅南京,就诞生了浦口、江宁、仙林3个大学城,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到这一轮“大学圈地”的浪潮中。
南理工原先也计划兴建新校区,学校内部产生争议话题:办大学,到底该先做“强”,还是先做“大”?本学期,该校在广泛听取了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后,最终推出了现在这套方案,并开始实施。
在此前的争论中,南理工部分老师认为,大了才能强。张老师是南理工机械学院的一名普通老师,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他说,将学校做强是大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将学校做大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渠道,是做强的有力支撑。他认为,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校区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更谈不上为今后的教育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了。同时,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只会越来越少。他希望学校抓住机会,为今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土地。这类意见认为,建新校区肯定会存在现有资源浪费的情况,但这是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扩大办学规模,最终会降低教学成本。
但更多的南理工老师认为,学校强了以后才能大,他们选择办大学要先“强”再“大”的次序。
他们认为,“做大”要看各个高校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高校要清楚自家的家底,根据各个学校的现有校区情况、学科实力、师资情况量力而行,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他们说,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规模,而在内涵建设上。一方面是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大的师资缺口,一方面是高校一地、两地甚至三地办学造成学校教学投入的巨大压力。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学校花费20个亿去购置土地建设新校区,每年至少得花1个亿搞基建。那样,投入到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资金就会大大减少,高校要上层次、上水平势必受到影响。
因此,南理工最后决定,在合理规划、利用好现有土地的基础上,抓住机会向周边拓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学科、教学、科研等内涵建设上。
据了解,南理工在做出“立足校内,利用现有土地向周边地区拓展”的方案并开始实施后,又出台了人才振兴计划,实行了新的一轮校内岗位津贴。该校一位领导说,高水平的大学最重要的是“水平和质量”,这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所有高校的发展最终都应当落实到建设高水平的学科、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上,而不只是面积广大的校园。
摘自:中国青年报 2004年0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