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大学校园流行的“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口头禅在今天的大学生中已经销声匿迹。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团委组织的对上海九所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研显示:在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因素中,学习成绩排在第一位,学业得到当代大学生的重视,大学生在学业上更具进取心。
这项调查的对象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专科学校、上海旅游专科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生。
九成学生笑对学习压力
关于学习心理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当前大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但仍然积极应对,只有9.6%的学生表示有厌学心态。考级考证、选修第二专业、在校外接受课外辅导和培训的情况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调查中有88.3%的学生表示会参与这些活动。当然,也有11.7%的学生认为证书并不代表相应的能力,自己将不会投身这类活动。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不仅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在学习取舍方面都比较理性。
在对个人情绪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情绪积极乐观,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学生会具有一定的责任心,行为趋于理性。45.1%的学生表示遇到困难自己会积极面对、冷静思考、客观分析、理性地寻求解决方法,54.9%的学生表示遇到困难会心情不好,但仍会尽力寻求解决方式,在调查对象中,没有一个学生表示自己会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放弃努力,听天由命。
【点评】“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对此分析,和上世纪80年代不同,就业的选择权回到了学生自身,现在的大学生不必再面对毕业后的“硬分配”,对未来有着和以前学生截然不同的态度,乐观的态度也就由此产生。“我有不少学生,他们对就业一贯的态度就是不在乎,有工作和没工作都无所谓。工作干得好就干,干不好就换。大家都在想———我们的明天肯定会更好。”
恋爱重过程轻结果
此次调查还发现,当代大学生择偶最看重的是个性和能力,恋爱观已趋开放,并且出现注重过程,轻视结果的趋势。例如,调查中只有6.7%的学生把恋爱与婚姻相联系,5.1%的男生表示不在意女方比自己优秀。
【点评】“这很正常,未必是一件坏事。”孙时进认为,也许现在的成年人会认为这种爱情观很不健康,但是,因为“从一而终”并非绝对的道德准则,“重过程轻结果”也许在日后会被普遍接受。他举例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年轻时的那批大学生普遍“离经叛道”,而被称为“跨掉的一代”,但是现在看来,他们这一年龄段的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非常优秀的。
人际关系淡漠成隐患
当然,此次调查也发现了新的问题。例如,在人际关系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性格、缺乏合作精神、网络等原因,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只有8.3%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获得的友谊最为可靠。在就业心理方面,由于竞争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等原因,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较大,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可能会造成对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点评】“这是人性觉醒的一个必经阶段,同样能够说明大学生比以前成熟。”孙时进并不认为以前大学生之间的相对互相依赖就更为健康,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如果团体生活、人际交往要以压抑人性为代价,现在的大学生完全有漠视人际关系的理由。在人性觉醒的过程中,感到孤独也是大学生们在寻找恰当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必经过程。
摘自:新闻晚报 2004-1-16 10: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