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上海启动“高校知识创新建设工程”

来源:   时间:2004-01-11  浏览:

本报讯(记者 沈祖芸 通讯员 王辛)作为上海教育新一轮大发展重要标志之一的“高校知识创新建设工程”,新年伊始全面启动,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上海高校知识创新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近年来,上海高校知识创新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上海高校在若干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高校中还涌现了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已经成为上海高校科技工作的主要内容。

然而,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问题。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告诉记者,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科学研究“小而散”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未能有效地发挥高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竞争承接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受限;缺少能进入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与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实力不强;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产学研结合还有相当大的潜力;重理轻文的状况有所好转,但尚未根本解决;部分社会科学研究内容仍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存有距离,精品力作少、重大决策咨询成果少。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提出规划落实并启动实施以提高高校科技原创力为突破口的“高校知识创新建设工程”,促使上海高校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五大基地:科技原始性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储备基地,人才培养与集聚的基地,先进文化传承、弘扬与发展的基地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地。

“高校知识创新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为“一体二轮五大发展计划”。“一体”是指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二轮”是指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五大发展计划”为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计划、E-研究院建设计划、产学研结合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根据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上海在未来重点学科建设中主要突出“造峰和填谷”。通过“造峰”使一批基础雄厚、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能够培养、汇聚世界一流人才和研究群体,建设一流技术平台,开展前沿、尖端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基地,从而得以跨越式发展,成为高质量人才集聚和培养的中心、高水平成果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理论创新的源头、高层次决策咨询的思想库,以及面向世界的学术窗口、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桥梁。

通过“填谷”使与上海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其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充分调动、利用全市甚至全国的各种科技资源,全面提升上海高校学科的整体水平,提高上海高等教育资源的整体质量。

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将扩大E—研究院的改革实验范围,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我所用;积极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推进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鼓励发展大学科技园,促进高校科技与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实现各类资源全面共享。上海将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优秀成果,培养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有较大学术贡献的杰出人才,努力造就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家、名家,建设一些重要的研究基地。上海还将构建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服务、营造创新文化,培育或引进一批优秀领军人物,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活跃在科学前沿,有较高学术水平,或勇于探索、具有明显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研究群体。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11日第1版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