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华东师范大学日前在本市高校中率先建立招生计划调研论证制度,学生“进口”和“出口”两头兼顾。学校对社会需求大,办学有特色,办学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将予以扩大招生数;反之则缩小招生数,实施“饥饿疗法”。
参加论证会的有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研究生代表、重点中学校长和考生家长代表,以及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有关部门的代表。大家就2004年拟招生人数和依据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改进办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华东师大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形势很好,70%以上的学生都是第一志愿录取,但由于专业方向限于教育管理,就业市场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与会者提出在坚持教育管理特色、对口培养的基础上,要增加和扩大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而对统计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此类招生形势严峻而又具有就业市场的专业,与会代表建议加强专业宣传,保持专业特色。对外汉语和德语等专业招生和就业都很热门,大家提出要进一步引进师资,保持专业特色和学术领先地位,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校影响力。与会者还按照新的市场形势对有些专业提出了新要求,如对外语类专业来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需要大量同声翻译人才。
据华东师大副校长马钦荣介绍,今年华东师大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依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截至10月21日,华东师大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了100%、98.57%、97.77%,并呈现出毕业去向多样化、签约单位性质多元化的特点。马钦荣表示,此次学校建立招生调研论证制度,目的是进一步完善招生计划制定机制,推动教学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摘自:文汇报 2003-11-14 08: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