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100名长期在普通高校从事本科教学,而且主要是基础课教学的优秀教师,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名师奖”。在我国教育界设立这样的奖项,新中国建立以来还是第一次。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首届“教学名师奖”评审会议主任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张孝文。
记者:为什么要组织“教学名师奖”的专项评选工作?评选的意义何在?
张孝文:“教学名师奖”的评选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在高校启动“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举措对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是巨大的鼓舞,对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次“教学名师奖”的提名选拔工作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中有一大批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他们努力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教学,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编写出版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教材,包括在体系、结构和内容上都有新意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其他教学材料;他们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改革和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他们灵活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更生动和直观的形式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这批教师中的代表人物进行表彰,可以倡导一个方向,树立一面旗帜,引导更多的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的教授走上讲台,给本科生授课,尤其是基础课。这一表彰活动,使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有了更明确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记者:您认为名师的教学对一个学生来说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
张孝文:一个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离校,在学校中所受到的培养和教育是多环节、多方位的。具体一个学生来说,个别教育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可能会有很大区别,但是毫无疑问,由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在学校中所必须经历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育环节。大量事实说明,那些在为人上作出表率、在学术上又有很深造诣的教授,对一个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无法低估的。名师对学生的影响有两方面,知识的来源方面,如名师的教学方法,对某一方面的理论概念的表述,等等;更重要的是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的道德,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记者:目前社会上对名师奖评选的一种反映是,他们心目中的名师有的并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中,那么这次评选是不是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有参与评选的机会?
张孝文:应该指出,这次评选的是“教学名师奖”,奖励主要从长期承担教学工作尤其是基础课教学任务的教授中挑选候选人。要求入围的候选教授,不仅在教师风范、教学思想、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梯队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及贡献,也要求他们本人在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上有相应成果,而且要求近年来的确是把主要精力投身于本科教学,尤其是基础课的讲授上。在一定时期内,从我国高等学校目前的客观状况出发,“教学名师奖”规定这些条件是很必要的。但另一方面这也使高校中一部分学有造诣的“名师”,例如有一些主要是从事科研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或者只是承担少量本科教学工作的教授(包括一些院士),就没有能列入这次评选的视野。也有一些在高校中有影响的“名师”,因为年事已高,近年来已经退出了教学工作岗位,也没有在这次评选的范围内。但他们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所作的贡献和影响,大家是不会忘记的。
记者:本次活动是三级评选,您认为应该怎样对地方的评选工作进行合理引导?
张孝文:如果我们真正意识到培养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那么各类高等学校就应该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摆在一个要首先得到重视和保证的地位,要让教学效果好、优秀的教授走上教学第一线岗位,直接向本科生授课,尤其是讲授基础课。在新形势下,高校的领导要高瞻远瞩,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切实把抓好本科教学工作这一任务看成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
记者:评选的公正性是如何保证的?
张孝文:4月份,教育部决定在今年颁发100名“教学名师奖”。评奖工作在各地高等学校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地教育部门认真挑选,组织评审。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有关部门又组织本学科的同行专家教授,对各地申报的人选及材料通过网络进行评选,并在网上公示以广泛征求意见,尔后在全国集中了50余名在教育界各相关领域有权威和影响的著名专家进行会议评审,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综合了地方及同行专家网络评审等多方面的意见,遴选出这100名获奖教师。
记者:您认为这次“教学名师奖”评选的指标体系科学吗?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张孝文:这次评选的指标体系基本上是科学的,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个人认为,在教学工作量上不能限制得太死;反映教学效果、对学生影响的材料应该有更多的体现;还需要强调在教材建设上的贡献。教材的水平最能反映教师在教学上的经验和创新水平,著名的教材对全国范围内该领域的学生都会有影响,教学名师应该在这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贡献。
记者:这100名获奖教师的平均年龄是58岁,年龄最大的72岁,有人认为这个年龄是不是偏高,是不是应该留一些机会给更多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您怎么看?
张孝文:年龄问题是由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教学和科研有一些不同,有的科研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能较快出成果,而教学效果好的名师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过程。而且这次是从教授中选拔,教授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偏大,目前,高校中45岁到5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教授比较少,我们希望以后能更年轻一些。
记者:那么您对此次评选的总体评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