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时,在暨南大学饭堂勤工俭学的同学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提着满满一袋“行头”,陆陆续续来到饭堂。他们必须在工作时间之前把饭吃完,一些人来得晚了,吃饭的时间不多了,赶快埋头在桌子上猛吃。
进入饭堂工作之前,学校给他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培训,一位师兄戴上帽子和围裙,示范如何擦桌子。“从来没见过那么脏的桌子,上面什么都有,还特难擦,油腻腻的菜汁从桌边流了下去。”回忆起当初,一切还历历在目。
把工作做好,就是胜利!
“开始的几天,真有点不好意思。见到熟悉的同学,他低下了头,我低得比他更快。不过很快就适应了。勤工俭学的同学多着呢,在饭堂工作和做家教,在图书馆做没有区别,都是兼职。我们并不比任何人差,做这份工作,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这里勤工俭学的同学,既要在饭堂大厅里收拾桌子,也要在厨房里面帮忙。与外面擦桌子的同学相比,里面打饭、打汤的同学就更辛苦了。打饭、打汤都是体力活,第一次打饭的时候,有些人手上起了泡。米饭和汤的热浪把他们的脸烘得通红,衣服都被汗浸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身上。人多的时候,同学们很急躁,饭多了也不是,少了也不是。一大勺汤好几斤重,打不久,手就酸了。膀子也疼得抬不起来,但等汤的同学总是嫌慢。
“里面工作的是阵地战,我们在外面打的是游击战”,在饭堂工作了3个月的爽说得很形象,“有人说,在饭堂工作,很多同学觉得回报太低,还不如做家教。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白天的工资是每70分钟9元,晚上是两小时13.5元,而且都有免费工作餐。”
“在麦当劳打工,一个小时才五六块钱。我们的工作还不错。”另外一个服务生小车很满意,尽管赚的钱不多,但他们觉得花自己用辛勤劳动换来的钱,心里很踏实,很开心。
在这里工作的同学,帽子和工作服上,都印有勤工俭学的标志,是一个像W的符号,关于这个标志有几种说法,小华给我们解释说:“里面包含了五个以‘W’开头的单词:We work,we will win!”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他们的笑容常挂在脸上,他们的泪水又有谁能看见?
服务生晓对我说起她遇到的一件尴尬事。
“有一次我去清理桌面,桌面上一片狼藉,只有一碗汤,又没有人在那里,我就把它倒掉了。这时,一个女生过来向我叫道‘你怎么把我的汤也倒掉了’?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可能有点委屈吧。而那时供应的汤又没有了,我只好走进里间,请一个食堂的员工从桶底里剩下的薄薄一层汤里给我舀了一碗,再端给了她。我还不是最惨的呢,我有一个同学看到桌上有两份菜,好一阵子没有人来吃,那时人又多,就把俩份菜都倒掉了。谁知过了一会儿,有人回来看见自己的菜没了,很生气。我同学只好赔了他们两份菜的钱,那一天的工资也就完了。”
很多时候,桌面上的饭菜都会给他们出难题。两笼包子还有十几个,桌面杯盘狼藉,又没人,你收拾不收拾?一条鱼还在盘子里,好像只被翻了个身,你说收拾不收拾?晓说:“有一次,我们看着桌面上一堆混乱的食物发呆,不知该咋办?突然间我发现一道菜里有一截烟头,这才开始收拾。”
最近,在夜宵时间勤工俭学的同学们刚接受了培训,学推一种四个轮子的小铁车,上面放着水桶,给夜宵后的桌子最后来一次彻底的清洁。先用洗洁精,再清水,最后干布,前后擦三遍,要花大约两分钟时间,一张饭桌才能清洁好。
饭堂的工作很辛苦,不断地有一些人退了出来,但大多数人还是留了下来。
有同学担心在食堂工作会不会与学习相冲突?华说:“在饭堂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与学习冲突,我们工作的时间就是吃饭的时间,这是每一个人都要花的,而且在食堂工作后,更让我信心百倍地去面对学习、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把在食堂工作当成是我和社会的一个渡口。这也许是我们勤工俭学的学生的另一个收获。”
“物资上的贫困不是我们的错,但精神上千万不能贫乏,我会试着去改变它,做勤工俭学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饭堂的服务生里,绝大部分是贫困生,家里经济很困难,很多人的父母都是打工的或者是农民,或是单亲家庭。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上大学时都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现在在学习上也是班里的佼佼者。他们也写文章反映自己的勤工俭学生活,但没空写苦恼,写的都是成长的蜕变和喜悦!
日子还是不变地忙碌,可就是在忙碌中,成长一步步近了,大家都感觉到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06月09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