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秋季,“小班化教育”在南京市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南京市开展小班化教育试点的学校已达31所,有294名教师参加了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如今,小班化教育已成为南京教育的“新亮点”。
亮点之一:环境新
在这里,随便走进哪所试点学校,都很容易找到小班化教育实验班,它是学校最亮丽的地方:有条件最好的教室,班班有地板、地毯;班班有电视、电脑;班班有崭新的形状多样的课桌;班班有图书角。许多班级既有课桌抽屉式的个人学习小黑板,又有活动方便的小组学习小黑板,还有供全体学生用的大黑板、小黑板。教室环境的学习化功能在这儿得到很好的体现。
亮点之二:课堂新
白云园小学把小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方式,有的按学号分组,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有的按能力分组;有的按兴趣分组,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的以合作的形式分组。在小组中,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充分展示、充分分享。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和情感魅力,深深吸引了学生和教师。很多教研员都说:喜欢听小班的课,小班的课最有滋味。
小班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的时间多、合作的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亮点之三:评价方式新
评价一直是困扰教育的难题。小班化教育实验在学生的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验,在这里,几乎每所试点学校都有自己成功的做法。
共青团路小学为每个学生设计了《快乐成长册》,其中有学生发展周评价表、学生发展月评价表、学生发展学期评价表,这些评价表使让学生烦心的应试评价、惩罚评价变成了综合评价、过程评价、积极评价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合作评价。
亮点之四:教师行为新
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最容易看到的变化是环境,小班化实验最有价值的变化在教师。我们发现了教师行为的诸多变化: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式时,总是先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有更多时间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对学生的接触时间多了;与学生的互动行为增多了、对学生个别辅导的机会增多了;很多教师进行了分层次备课;更加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展现自己的才能;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与交流;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使用得很多,并能够很快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亮点之五:科研思路新
在小班化教育实验中,这里的教育科研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对学生的研究。逸仙小学广泛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与小班化有关的专题有: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合作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中的问题行为、小组学习中的生生互动、小组学习中的角色扮演等。这些研究专题内容不同,但研究对象是共同的,都是指向学生。从研究学生入手,进而寻求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良策。
亮点之六:学生发展程度新
共青团路小学比较了去年小班化和今年两届一年级非小班化学生,重点比较了他们进校两个月的发展状况,发现诸多“不一样”:学习广播操的速度不一样,大班两周基本学会,小班一周基本学会;绘画构思活跃程度不一样,同是进行“儿童幻想画”,大班模仿成分重,少有创新,小班构思大胆,活跃,新颖;艺术表演进入情境的时间不一样,大班进入情境慢,小班学生进入情境快,表演生动;学生胆量不一样,大班普遍表现得循规蹈矩,小班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敢于指出老师的某些错误;动手能力不一样,大班学生基本不会电脑操作,小班学生已普遍能运用电脑作画;收集信息能力不一样,大班学生不会到图书馆借书,没有积极的借阅意识,小班学生普遍学会了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并有课外阅读兴趣;问题意识不一样,大班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少,小班学生在各种场合都能提出问题,并能就一些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合作行为不一样,大班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行为表现不明显,小班学生习惯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一起动手;自我评价不一样,大班学生自我评价时说的往往是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小班学生更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更多自信;表现欲望不一样,大班学生较少主动表现自己,小班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一有机会,就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进步。
《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