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面试途径 参加网上招聘 简化就业程序
5月16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7位同学经历了一场特殊面试。每个学生坐在计算机前,在10分钟的时间里与主考官一问一答。身在北京的他们看不见主考官,但远在广东的主考官,却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用人单位想在签约前看看学生,特殊时期,只有采用特殊方法了。”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经说,这家来自广东的民营企业的要求,代表了很多用人单位的想法。为此,学校投入5000元,购买了这套网上视频设备。
四五月份本是高校就业高峰期,可非典的到来,扰乱了高校正常就业程序。为了避免疫情扩散与传播,北京一些高校采取封校政策,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尽量减少外出,预定的校园小型招聘会纷纷被取消,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几乎陷于停滞。
为此,各高校八仙过海,想尽办法,力图减少非典对学生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的网络视频技术,只是其中之一。同时,学校就业部门还加紧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以期收集更多的就业信息。
网络在非典时期成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宠”。5月21日,由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网上招聘会,吸引了很多学校的注意,纷纷报名参加。各高校的就业网站目前也都非常红火,同学们可以从中及时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信息与技巧等。
派发就业调查表也是学校了解学生意向的一个重要渠道。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它向还未签约的同学派发调查表,详细了解同学日后的去向:是考研还是工作,工作的具体意向是什么。北方交大则登记学生们的求职意向,一有机会,立刻告知学生。在非典肆虐的一个月里,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落实了几十位同学的就业问题。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以北方交大为例,学校不少毕业生都已回家,学校陆续向毕业生发出信件,介绍各种就业政策,详细说明各个阶段的就业进程,并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哪些工作。
就业指导电话热了起来。据北方交大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陈峰介绍,原本在校内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就业指导,因为非典爆发而改变了形式。与以往不同,现在的指导更加个性化。比如,不少毕业生都表示想保留学籍与户口,暂不找工作。老师就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逐一分析此种做法的利弊得失。
特殊时期特事特办,很多学校还不约而同地简化了就业程序。以北京大学为例,针对一些要签约的用人单位,把就业办公地点搬到校门口。一些用人单位坚持面试,学校为保证学生出行安全,干脆派专车接送。
对很多用人单位而言,学校的“啰嗦”也是到了极点。北京石景山区法院看中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同学,按照程序,这位同学应该与其他学生一起去法院体检。可政法大学不放心让学生外出签约,按照政法大学目前的规定,学生外出时间不许超过4个小时。经过双方协商,学校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由学校出面担保,在学校附近找医院为学生体检。
非典时期就业工作不易。此时,来自用人单位的支持最让校方感动。让北方交大陈峰处长感慨的是,他接到了几个来自用人单位的电话:“你们受到很大冲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据了解,截至目前,多数高校只有一半左右毕业生落实了去向。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说,今年的就业形势原本就不太好,加上非典的影响,就业率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就算不错了。
《中国青年报》 (200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