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进一步普及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来源:   时间:2003-04-14  浏览: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历时8年,现已逐步形成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教育部今天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暨基地建设研讨会,总结交流8年来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经验,研究在全国高校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袁贵仁指出,文化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创新,也是教育实践的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在北大、清华等53所院校进行试点。1998年,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同时批准建立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去年,教育部委托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53所基地学校进行了中期检查。检查结果表明,8年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通过文化素质教育,高校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从更深的层面上思考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转变。在实践上,文化素质教育逐步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育教学诸环节,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一些基地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或教育模式,一批精品课程脱颖而出。北大等校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以上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华中科大在前段开设人文讲座、出版《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举行《中国语文》课程水平达标考试的基础上,现已进入全面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新阶段。学校改革课程体系,将文化素质教育进入课堂,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科学生选修自然科学课程。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修课,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清华等校还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知识竞赛,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区域文化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与校外文化单位联合建设基地等,创造了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新经验新方法。学生从文化素质教育中普遍受益,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袁贵仁在讲话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抓手,为我们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最近,教育部决定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启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最终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袁贵仁在讲话中从意义、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着重谈了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问题,提出今后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要重点研究五个方面问题:一是加强对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二是要着重研究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如何做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工作;三是要采取新的举措,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四是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定位,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学科结构、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相结合,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五是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深化,把在全国高校推广普及文化素质教育成功的经验和强化精品意识,提高质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两件大事抓紧抓好。

据悉,教育部已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基地建设,列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中。今年将以西部地区高校为重点,建立20个左右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0个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网站,重点建设200种文化素质教育教材,200种教辅读物,并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提出基本的规格要求,尽可能加大对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研讨会上,教育部为北大、清华、华中科大等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授牌。

《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14日第1版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