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师的神圣使命恰恰是维系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要履行和完成这一崇高使命,需要人类中最杰出的代表来执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不难发现医学专业从来就是最优秀人才的第一选择,并非世界顶尖级水平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2002—2003年度有3676名学生申请入学,但最终的幸运儿只有122人。
规模小、学制长、投入大,就是医学教育的特点。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拥有全职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2800人,全职或兼职指导教师5000人,另有实习住院医师、博士后研究生5000人,而医学院学生总数仅700人,堪称为精英教育。
长学制使优秀医学生更受益
世界名校的医科一般均为长学制。如剑桥大学医科学士学位分三阶段完成,共耗时9年。首先经3年预科,主要学习化学、数学、物理和生物学。达标后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MB)入学资格。MB由两阶段构成,即再经过第二阶段医学学士和终末阶段医学学士学习后可获医学学士学位。想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还需再花3年时间。而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之前需首先经过4年预科,然后进入5年医学博士课程。
斯坦佛大学医学院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人道主义精神;能提供其独创性和开拓性的证据;独立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对基础科学和人文科学浓厚的热情。进入医科学习前需完成1学年生物学和物理学课程,2学年化学课,所学课程必须包括实验课。拿到学士学位者可以申请进入MD学位学习,学制4年,修满临床前课程及临床课程学分方能毕业。若要成为合格医生,还需通过美国医科执业考试(USMLE),才具有行医资格,此时为通科医生。
澳大利亚与欧美略有区别。如昆士兰大学医学院为:在医学院学习不少于7年,获得医学学士(MBBS)学位;或经过预科后在该校学习3年获得医学硕士;或获得该校医学领域哲学博士学位(PhD)者方可申请进入MD学位课程的学习,而最快取得MD学位的时间仅需半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则是完成3—4年预科学习,或称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可申请进入医学院,再经过4年学习获得MD学位,而这仅仅是初步具备从事医学专业的能力,若要成为专科医师,还要继续学习。
漫长的医师培养之路
医学教育一般一是培养从事临床医学的医师,二是培养从事基础医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两者的要求有很大区别。
在英国,培养一名医师的程序为:高中毕业后学习4年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普通基础课程获得学士学位。然后申请进医学院,再经过4年学习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时可以进入大医院作实习住院医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师为一般医师,能看一些常见多发病,可作为家庭医师,主要用于为社区服务。若要成为一名专科医师,则还需进行3—5年训练。如麻醉医师4年,内科医师3年,若从事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感染科医师则还需另加3年。普外专科医师需培训5年,而心血管外科、儿外、泌尿外科等则需另加3—5年,共8—10年。也就是说要培养成为一名临床医学专家,基本上要到35岁左右。
在加拿大一名获得MD的毕业生还需经过2年住院实习医师阶段才能成为一般的通科医师,主要从事家庭保健、社区服务工作。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还需经过3—5年训练。
科学学位是教师的必备条件
获得PhD学位是医学院基础课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可以不是医学院毕业生,也可以没有MD学位。反之,有了医学PhD学位的毕业生也没有处方权。如我国的病理学教师一般均有签发病理诊断报告资格,而在国外仅获PhD不继续获得MD学位并考取医师执照,则终身没有发临床报告的权利。PhD与MD是不同类型的两种学位,获得MD的医师可以再读PhD学位;获得PhD学位的学生要当医师,则须重新进入MD系统学习,因此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担任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师,一般均应从事病理学、生理学、组织学等医学领域PhD学习。该体系现在比较灵活,很多学校不要求先有硕士学位再读PhD,但也有些学校必须先读硕士再读博士,但攻读硕士学位的时间多数已缩短至2年以内。而从事临床工作的教师获得MD学位后,只要经过专科医师培训,则可在临床上发展成为教授,没有PhD学位亦可。
学历学位制度在稳定中改革
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早出人才,不少医学院校又推出了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双学位项目。如美国波士顿大学要求攻读MD学位的学生,入学年龄不低于21周岁方可进入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再加2—3年研究工作,可获双学位(MD/PhD)。华盛顿大学MD学位要求4学年,而PhD/MD双学位项目则需花6年时间。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由医学院和研究生院共同提供双学位项目,该校MD预科可为3年,但双学位项目则要求读完4年预科后,一般在6年内获得MD/PhD双学位。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学制
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及偏远地区缺乏合格的医务人员,一些偏远县级医院甚至还没有一个正规本科毕业生。因此,开设3年制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大专毕业生是必要的途径。但这种体制下培养的医师缺乏后续发展潜力,弥补的方法是开展继续教育使其不断完善。当然,我们需要量最大的仍然是5年制医科毕业生,因此大多数医学院校应该定位于5年制医学教育,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对其中佼佼者,毕业后仍可按现行研究生体制继续培养,使之成为医学硕士或医学博士。
在大量普及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兴办一些国际化、研究型、高水准的医学院校,培养世界级的英才也是当务之急。目前已有部分医学院校实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七年制本硕连读教育,毕业后学生可获得硕士学位文凭。但用7年时间让那些优秀学生仅获得硕士学位,实属无奈。若增加2年时间学习,进行科学研究,毕业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应比较合适,同时也与国际医学教育模式接轨。因此笔者提出创办8—9年制医学博士学位的设想。同时,目前我国对医学博士临床学位制定的标准太高,要求其临床技能达到主治医师水平,这对于刚获MD学位的学生很不现实。
另外,建议在医学领域设立双学位制度,即获得MD后再增加2年科学研究,可以获得MD/PhD双学位。这样,培养一名国际化、具有创新性的医学英才仅需10—11年时间。他们毕业后可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从事基础医学研究,适应能力很强,将成为医学发展的顶尖人才,为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综上,我国医学教育学制可以实行3—5—8(年)学制或3—5—7—9(年)学制。前者以培养3年制毕业生为过渡,以5年制为主体,8年制为终末目标,条件成熟时,逐步取消3、5年学制,全部实现8年制,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师。考虑到现在一部分已开办7年制医学院校不一定能全部实行8年制办学,因此也可以采取3—5—7—9(年)学制,即3年大专,5年本科,7年硕士,9年医学博士。与此同时,设立双学位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至于目前的硕士、博士培养体系仍然保留,可以给一般医学院校的优秀学生保留一条通向医学高峰之路。
《光明日报》 (200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