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一次大跨越,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扩大了一倍,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任何大跨越,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原有平衡的打破,扩招后,在诸多不平衡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次政协会上,一些来自高校的委员也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培养模式应多元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李延保认为,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之后,学校领导者必须用市场的眼光,重新审视所提供的教育。这是由于随着教育供给的扩大,高等教育市场将逐步由现在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其特点就是受教育者将有更大的选择权,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品牌,将质量视作生命,树立质量第一的战略指导思想,争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任何不注重质量的学校,最终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他提醒诸高校,现在很多学校的注意力还放在规模的盲目扩大上,但今年大学生就业“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已给学校敲响了警钟。他相信,学校之间的竞争很快就会从规模之争转到品牌之争上,竞争的结果是国家文凭慢慢淡化,学校文凭得到强化。
竞争—规模到品牌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既能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又不影响国家若干所重点大学质量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办社区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达到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他说,我国高校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大家都想成为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型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需要许多高水平的教师和大量贵重设备。大家都把成为宝塔尖部学校作为目标,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反而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要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尽快推行分层次和分类型办学,避免浪费大量宝贵教学资源。我国当前最缺的就是社区学院类型的学校,这一模式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遍,它使得那些大量无法接受正规大学教育的青年人有一个“出路”。他认为,今后扩招应以办大量社区学院为主,如果这一模式推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会快速提高,既保持扩招,又不影响国家重点大学的教学质量。
特色是核心竞争力
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认为,特色可以体现水平,从这个角度说,特色就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他说,特色的形成是学校在分析了自身学科优势,结合社会需要而确定下来的。内蒙古大学的定位是教学科研型大学,重点培养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学生,蒙古学研究、草原畜牧业和生命科学三个学科使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由于特色鲜明,扩招后,学校规模翻了几番,但其生源质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这也说明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1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