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两会专稿:教育,高举为人民服务旗帜前行

来源:   时间:2003-03-09  浏览:

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公民个人发展的基础。在十六大报告中,对教育方针有这样的新表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教育“为人民服务”这个提法非常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方针上的重要体现。

教育要为人民奔小康服务

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品质,这是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代表说。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代表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至少应该肩负起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大学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要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信息灵敏的优势,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加强基础研究,多出原创性的成果;针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应用研究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产生重大的思想文化成果,为社会提供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引。

办教育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教育为人民服务,首先要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宁波大学教授范谊代表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是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人大会上,几乎每个代表团都有代表提交关于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议案。

教育部部长助理李连宁代表说:“政府机构转变职能,加强和完善公共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向全体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举办教育等。根据公共管理的原则,政府要承担起举办教育的主要责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不是谁有钱才能接受教育,谁钱多就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李连宁代表说:“教育为人民服务,就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贯彻落实并深化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确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级分担机制。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进行扶持,光靠对国家级贫困县笼统划拨扶贫款不行,要有专项教育转移支付,并设立专项工程,如校舍危房改造、信息化建设、贫困生资助等,引导义务教育的发展。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有关制度,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体现公平性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另一个教育热点问题。“义务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同一地区学校间差距也较大。例如2001年基础教育生均经费,以省为单位最少的仅10.54元,而最高的达到600多元。教育为人民服务,就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使教育均衡发展,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到均衡的、良好的教育。”李连宁代表说。

代表委员们建议,要想方设法加大对弱势群体教育的扶持力度。尽快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城市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的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应给予资助。

教育乱收费受到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目前一些公办学校利用较好的办学条件、较高的社会声誉,收取高额的赞助费,引起人民的不满。代表委员们建议,应采取措施坚决制止办学质量较好的公办学校直接改制,进行高收费;依托公办名校举办的转制学校也应当按“四独立”的要求,实行脱钩。义务教育学校收费应实行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要坚决治理乱收费。

“绝不能把学校办成学店。”纪宝成代表认为,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如果不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把教育当营利的商品,必然会导致急功近利,教育发展可以利用市场的手段,但国民教育体系绝不能市场化、产业化。纪宝成说,教育规模扩张时要特别注意规模、质量协调发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绝对不能糊弄老百姓、糊弄学生。

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代表委员们认为,教育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落脚点。在中国人民大学,我们提出要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纪宝成代表说。许智宏代表认为,大学要转变人才观念,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不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拥有健康的体魄、完美的人格。

“教育不应是功利化的,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学会生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幸福地度过一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是教什么的,都要建立起这样的教育观念并将之贯穿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作为基层的教育管理者,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江苏启东中学校长王东代表说。

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柳斌代表认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是要使人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发展。这就要改变陈旧的教育方法。教育改革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还要研究考法。要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致力于彻底改变把分数作为评价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唯一标准的教育评价制度。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清华大学教授刘西拉委员提出,要转变教育教学中的主导思想,变“细节教育”为“能力培养”,突出个性教育。教育的重心要从知识的传递转向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教育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就要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周洪宇代表建议,我国要学习借鉴美国、韩国、日本等国为“终身教育”立法的成功经验,修改现行的有关法律,以渗透和补充终身教育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的《终身教育法》。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9日第1版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