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3月22日)核辐射安全与人体健康

来源:学生处   时间:2011-03-18  浏览:
  题目:核辐射安全与人体健康
  主讲:顾牡(物理系教授、理学部主任、核物理专家)
     马宏星(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主任,核医学专家)
     吕中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核医学博士,核医学专家)
  时间:2011年3月22日下午1点-3点
  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报告厅
  

背景:

  受3月11日9级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12日被检测出“堆芯熔毁”现象,1号机组所在建筑12日发生氢气爆炸,3号机组14日发生氢气爆炸,2号机组冷却装置也已经失灵,目前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形式十分危急。

  爆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的放射性物质严重超标,核电站内随后检测到的核辐射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弗,相当于人体每年可承受的最大核辐射量(日本的法律规定,一般人一年的核辐射量不能超过1000)。日本政府初步确定此次核泄漏事故为4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 开始紧急疏散福岛第一和第二两大核电站周边的21余万居民,截至13日已发现大约190人遭受核辐射污染。虽然政府公告说转移半径为20公里以内,但实际上转移半径已扩展得更广。

  不只是福岛,宫城县的女川核电站和茨城县的东海核电站当前都面临紧急情况,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切,中国的多个辐射环境监测站也开始密切的监测。虽然目前辽宁、上海的数据“尚未发现异常”,但灾难面前,人类的科技显然已经完全处于被动地位。2号机组内核可以像1、3号机组那样抵御住爆炸吗?核泄漏对日本及邻国民众身体健康的威胁有多大?邻国的灾难是否在给我们以警示?加速建设核电的步伐能否变缓?

  此次日本的强震和海啸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好像一下子拉近了核与我们的关系,但实际上,各种辐照食品(如方便面和大蒜等)早就进入了诸位的厨房,我们在利用放射性元素独特功效的同时,怎样保证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