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只是上海民众对“上海质量”的期盼不断提高,上海所处的重要地位更是突出了“上海质量”的“生命”价值。上海如果要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继续扮演领跑者的角色,就必须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新的“上海质量”水平。
标准化战略发展要贴近市场
在创新“上海质量”的路线图中,标准化工作是关键。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或是地区,还是对于具体的企业,标准化始终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生命线工程”。因此,创新“上海质量”,标准化水平是最重要的标志。
讲到“生命线工程”,人们往往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关联,这是正确的。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城市就会瘫痪、成为一堆废墟。同样道理,如果没有标准化工作的支持,无论是政府或全社会的质量监管,还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都将成为空中楼阁,难以真正实现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因此,标准化是支撑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必须以“生命线工程”的理念来认识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受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中国的标准化工作已经滞后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水平的提高。在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导致中国在多个产业领域的发展落后于国际水平或被国际标准化,从而导致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质量问题凸显以及在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付出了沉重代价。同处于这一大环境中的上海,在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之下,上个世纪末在众多产业领域中丢盔弃甲、失去大量的阵地,“上海质量”雄风逐步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今天,在新一轮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打响“上海质量”翻身战,标准化水平是“上海质量”直面世界、显示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提升标准化水平成为“上海质量”突出重围、重整旗鼓的第一场硬战。
受传统的标准化认识的限制,前些年来上海在标准化推进方面一直缺少战略层面的思考,缺乏前瞻性的研究和顶层设计,创新驱动动力不足。从狭义的角度看,许多情况下都是出了质量问题才开始追究标准的滞后或不健全,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标准化几乎成为空白。
比如,已经讨论了多年的服务外包行业规范,迟迟不见出台,不仅影响了服务外包行业的质量水平提升,更是阻碍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标准,服务外包的风险和成本控制就会增加难度,市场合约就会增加变数和复杂性,做大做强就会存在后顾之忧。
再比如,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始终未能适应上海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变,为什么?因为对于金融产品而言,市场的需求同样存在产品的标准要求,而这方面的标准化不仅缺少意识,更是缺少了组织保障和法律环境的支持。
从全国而言,虽然上海在标准化方面总体上保持着比较前沿的水平,但是,与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仍然不相适应。因此,上海标准化战略的推进也要拓宽视野、转变理念,进一步贴近市场发展,这是上海实施标准化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实践的关键。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对于标准化的一般认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这些都已经成为共识,对于今天已经跨入自贸区大门和勇当创新急先锋的上海,除了必须把这些工作做到极致,让重要意义成为现实之外,还必须充分认识和实现标准化的“战略价值”。
一般认为,应该通过技术进步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无疑是标准化的一条重要路径。但是,如果忘记了最终的服务于民生的目的,就会导致标准化事倍功半的结局,并且难以摆脱被标准化、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的尴尬局面。
所以,从服务于民生需求的角度,借鉴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取得的经验教训,减少弯路,就能加快缩短与发达国家距离的步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十年来,苹果的成功虽然存在技术进步的贡献,但是,乔布斯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乔布斯在离开苹果的几年中悟出的一个重要道理。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战略理念之下,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就更加贴近市场,就能有效克服标准化工作中计划经济的烙印,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消费者,这是真正意义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以节能光源产品LED为例,近年来LED产业因广受青睐而被各地追捧,呈现了爆发式增长。但是,伴随非理性的产业发展,一项原来未能得到广泛重视的光生物安全性质量标准成为了争论的焦点。这一焦点针对的正是民生质量和安全。从民生需求出发,必须提高对LED光生物安全性的认识,为此,上海市主动组织检测机构对部分LED照明产品进行风险监测,并跨界邀请产业界和医学界的专家进行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同时,建议国家把光生物安全性标准从推荐性标准调整为强制性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对LED进行蓝光危害的风险监测。虽然这仅仅是一次地方会议的专家共识,但已经在战略层面显示出上海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理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
显然,上海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让技术进步的创新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民生水平的提升。
每次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出现后,都会伴随着一阵“亡羊补牢”的质量运动。虽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在新时期从战略层面看质量安全问题,更重要、更迫切的是能够防患于未然。许多时候,我们没有“补牢”的机会。
一时一刻的高质量不能体现真实的质量水平。常态化的高质量需要良好的质量文化为基础,这是上海实施标准化战略不可忘却的重要内容。理念创新、诚信建设和提升质量觉悟都是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近年来,上海在质量创新中积极探索,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质量安全风险预警。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不仅及时将风险监测信息通告相关企业、督促企业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还提醒消费者及时关注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质量安全危害的发生。一个积极、健全有效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放大了标准化的价值,是标准化战略必须囊括的创新贡献。
市场经济是交易经济,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所以,也可以直接称市场经济为诚信经济。质量,是诚信的表现形态。质量水平,体现了诚信水平。标准化水平,衬托了全社会的质量水平,是质量水平的一面镜子。许许多多的质量安全事故导致了全社会的诚信失衡,尤其是出现危及生命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时,就不再是诚信失衡的问题了,而是失去诚信。这时候,所造成的就不是一般的经济损失问题了,而是对全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标准化对于诚信交易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因此,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从平台建设的角度促进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实现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上海实施标准化战略,任务艰巨。由于旁观者众多,难免会有各种“噪音”的影响。能否把握住“战略”的特性,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关键。为此,必须对战略的特性有深刻的认识。
全局性:至少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全方位认识战略涉及的领域。战略的全局性表现:在空间上,可以是全世界、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都可以是战略的全局;在时间上,贯穿于战略准备、制定与实施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战略的领导者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战略的全局性上面,胸怀全局,通观全局,把握全局,处理好全局中的各种关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同时,战略的领导者也要注意了解局部,关心局部,特别是注意解决好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局部问题。前面所讲到的LED蓝光问题和对标准化的积极推动,就是立足上海,放眼全国的对全局性问题的战略思考。
方向性:政治和利益目的。任何战略都会体现很强的政治目的以及利益集团的目的。前述的“以民生为导向”不仅体现了标准化战略基于的政治方向,也体现了“民生”的现实利益目标。由此勾画的战略技术路线图都将反映上海实施标准化战略根本的目标方向。
对抗性:制定和实施战略都要针对一定对象。上海实施标准化战略,是要改变目前与上海政治经济地位不相称的标准化水平,服务于民生水平的全面提升。改变,就会涉及既得利益,就会有对抗。这样,就需要通过对这一目标对象相关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具体的战略蓝图,有针对性地整合资源,把握规律和节奏,平衡各方利益,优化配置资源实施战略,实现既定的改变。
预见性:运筹帷幄的前奏和基础。缺乏预见,就难以在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环境下赢得战略的胜利。互联网和大数据,为科学预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不仅提升了战略的科学预见水平,更是开拓了广泛的战略预见应用空间。
谋略性:实现事半功倍的战略意图,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谋略。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意义。没有谋略,就没有战略。
贵在坚持与实施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久的过程,依靠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高水平。正是因为不能一蹴而就,对于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就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恒心。耐得住寂寞,对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很重要,但更是对领导者战略思想的一份考验。
上海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以“生命线工程”的理念,老老实实、一步一脚印地夯实标准化工作。
为什么说贵在“实施”?因为许许多多的战略被挂在墙上,难以被真正落实。所以,上海在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的落实是必不可少的。
1.组织和资源的落实。离开组织保障,实施标准化战略就会受阻。标准化主管部门必须得到授权,在标准化领域打破目前的行业分割,让“跨界”成为“无界”。
人财物的落实是必需的,同时也必须有政策资源的落实,即制度保障。
2.深入企业,服务市场。离开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就成了“自娱自乐”、“自说自话”。虽然有标准化主管部门,但必须让企业扮演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主角。这样,标准化战略才能贴近需求、服务市场,才能切实落到实处。应该建立与行业之间紧密合作的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联动机制,搭建让企业演好主角的平台。
3.反映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创新成果及其转化与标准化必须紧密结合,不能成为“两张皮”。标准化推进必须关注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充分体现创新成果水平并积极推动其产业化,这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职能,更是标准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重点。
4.服务于上海整体发展战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格局,并且开启了新的国际经济活动平台。这一新的发展变化要求下,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必须放眼全球,服务于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以及产业竞争的发展需要,标准化战略研究将成为一门重要的功课。
由此可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构筑“生命线工程”是上海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把握的两个基础,站在战略高度、跳出“标准化”看“标准化战略”是提高实施标准化战略水平、切实服务于民生需求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要素。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上海必须在新的形势下以全球的视野和更高的目标实施标准化战略,并且在组织“跨界”和企业“主角”等方面有积极的突破,在全社会的支持下,企业、消费者、政府、学校等各利益相关方都必须为此努力和敢于担当。■
(作者系同济大学教授、中国质量协会常务理事、上海质量协会副会长。)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3-10/15/content_824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