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潘海啸:中国智能交通重小汽车不鼓励公共交通

来源:【财经网】   时间:2013-03-31  浏览:

  很多城市做的畅通工程,很多城市为了小汽车开快,可能一两年这个效果蛮好的,马上就是污染的根本受不了了,问题会更严重


  【财经网记者 黄玉兰】“中国在智能交通,或是智慧城市很多做法,其实是有利于小汽车的,而不是鼓励公共交通。”3月31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潘海啸在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分论坛“中•欧城镇化合作前景”,“议题二:中欧城镇化如何应对挑战”上如此表示。
  潘海啸说,在中国很多的新区当中经常看到过渡地依赖小汽车,城市是围绕着小汽车建的。“很多城市做的畅通工程,很多城市为了小汽车开快,可能一两年这个效果蛮好的,马上就是污染的根本受不了了,问题会更严重。”
  潘海啸指出,很多新区建设是典型的新区建设的模式,房子很大,路很宽,天很蓝,树很绿,但是公共交通“的确不怎么样,对绿色交通的考虑还是有问题的”。他用上海的一个老城跟一个新区建设比较举例:“新区建设意味着小汽车的倍数发展,行人更不容易步行,这种模式是我们需要的模式吗?”
  潘海啸说,世界大都市的平均出行距离,说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时候,可以建设一个有竞争力有活力的城市,但是又不让别人走的这么远。他指出很多欧洲的城市在自行车、步行方面实际上是作用起到非常大的,中国很多的城市是忽视了这样的作用。
  潘海啸还对比了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在两个不同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面积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北京面积会大一点,小汽车的使用和拥有的巨大的差距,这说明如果没有管理的话,消耗是很大的。”
  他强调,即便是上海,在强调小汽车方面有时候还是蛮严重的。“比如一个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做到这里以后就没有了,这个自行车钻到哪里去了?钻到地下去了,飞到天上去了。这是完全不考虑的。而在很多国外的城市的交通规划首先考虑的是脚怎么走路,而不是车怎么开。”
  http://www.caijing.com.cn/2013-03-31/112635648.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