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霍佳震:中印美将成全球经济发动机

来源:国际金融报   时间:2012-09-26  浏览:

 

 

 

 

 


  中印美Global MBA项目招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该项目由中国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印度XLRI商学院以及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Weatherhead管理学院共同创办,是中国大陆首家跨三个国家、跨三个院校的中外合作MBA项目。针对中印美三院校的合作渊源,同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霍佳震日前接受了《国际 金融 报》记者的专访。

 

  霍佳震,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德国DHL公司教席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近十年来,发表重要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本,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6项。目前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及 上市公司 独立董事。

  国际化配备

  《国际金融报》:作为首个中、印、美三国合作的全日制MBA项目,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办这一项目的初衷是什么?为何会同时选择印度和美国院校作为合作对象?

  霍佳震:同济经管地处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竞争对手非常强,竞争对手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在国际化方面,一般是把不同国家的学生放在一个固定的教室上课,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管理,但缺点是使学生无法深入感受、学习他国的文化。开办中印美Global MBA,我们最大的初衷,是使不同国家的学生能够聚集到一起,并分别在中印美三国学习和实践。从而通过移动课堂、国际课堂的方式,达到我们项目的创新。

  中、印、美都是人口和经济大国,未来20年,这三个国家将主导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年轻人很有必要去了解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换句话说,在未来20年,一个人才,如果不深入了解这三个国家,就不能算作国际化人才。

  《国际金融报》: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国际MBA合作中已经有了不少成功先例,您认为国际MBA项目在招生、课程安排、师资选择上与普通国内MBA项目有何不同?前来就读国际MBA项目的学生更倾向哪方面能力的培养?

  霍佳震:在招生方面,国际MBA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同时,这些学员对项目的要求也比较高,他们都希望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学习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因此,我们招收的学员大多来自外企,部分为自主创业者。

  在课程安排方面,以中印美为例,Global MBA充分整合合作三方的优势学科,例如同济的运营管理、印度XLRI商学院的人力资源、美国凯斯西储商学院的金融学,并发挥三地的跨区文化,采用国际移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1/3时间在中国上课,1/3时间在印度上课,1/3时间在美国上课。

  与普通国内MBA不一样,这里有一个在三个国家协调教师的档期问题,把这些国际聘请的教师的档期协调在各个时间段内为学生上课,对我们的项目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除此之外,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基础课程之上,安排与当地产业特点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因为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回到当地,为当地的产业服务,满足当地的产业需求。例如,上海目前在建设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我们就会安排多一些经济金融类或物流管理类的内容,这与上海地区的产业需求是一致的。

  在师资选择上,国际MBA配备的是国际师资。例如,Global MBA是同济、印度XLRI和美国凯斯西储三方合作的重要国际项目,三所学校将会为这个项目配备各自优势学科的优秀教师。在整体师资上,保证来自各方的师资比例接近于1/3,同时我们还会为这个项目派出部分新生代的师资,例如同济在全球选聘的具有海外教学背景的年轻讲师,缓冲学员与教授之间的“代沟问题”,为“年轻、勇敢、潜能”的Global MBA项目注入时代的活力。

  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Global MBA更加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重新认识他们的职业生涯。

  《国际金融报》:中印美Global MBA项目目前招生情况如何?就读该项目的学员一般从事哪方面工作?他们就读的目的是什么?

  霍佳震:Global MBA目前的招生非常火爆。“年轻,勇敢,潜能”是我们的口号,所以我们的学员年龄介于25岁至35岁之间,各个行业都有。他们就读的目的主要有3个:

  对于自主创业的学员,他们希望能够通过Global MBA项目,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学习先进的国际管理知识,并形成实际操作的能力,最终实现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对于供职于各行各业的学员,当工作三到五年以后,遇到职业生涯的瓶颈,难以得到晋升。他们希望通过Global MBA 一年半到两年的集中学习,获取先进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建立国际校友人脉。在学习结束后,晋升到更高的职位。

  对于其他学员,他们的诉求则比较单纯,主要是开阔视野。我之前提到,中印美都是人口大国,他们的人口加起来就占了世界人口的一半。未来20年,中印美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在中印美这三个国家学习,对其全球思维有帮助,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与生活,也都将带来帮助。

  合作呈三大挑战

  《国际金融报》:此前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的国际MBA项目,合作方基本是欧洲和美国的学院,并且合作参与方只有两所院校,此次三所院校的合作会带来怎样的挑战?近年来国际排名不断上升的印度院校,呈现怎样的办学特色?

  霍佳震:挑战主要有3个:

  企业实训基地的挑战

  Global MBA其中一个创新的办学特色,就是国际移动课堂。这个国际移动课堂,跟以往的国际移动课堂完全不一样,它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拉到一个国家,找间教室上上课,而是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每个组进入我们的合作企业里面做项目,通过这样的实际项目,把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出来。

  Global MBA每期将招收60名学员,中、印、美各20名。在每个组的成员里,中、印、美各2名。也就是说,我们的学员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团队里做项目的,毕业之后,他们直接就有这样的国际化项目背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每个学员,在毕业之前,将有三次这样的项目经历,每半年一次。中国一次,印度一次,美国一次。

  因此,我们必须在中印美三个国家各建立10个企业实训基地,这个实训基地和别的企业实践基地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的学员在企业里所做的项目都是实际项目。这对于我们合作三方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要找合作企业,还要在合作企业里找实际项目。

  课程体系设计的挑战

  课程体系设计如何体现我们的特色?如何融合三校的优势科目?如何进行模块化,使课程体系更合理、更灵活?如何在实训过程中穿插基础课程?什么课程在什么国家上更合理?对于课程安排,每年都会有几次协调机会。

  国际化学员的挑战

  把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聚到一个课堂里,聚到一起做项目,因为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的不同,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文化冲突现象。就拿饮食来说,中国吃的是煎炒焖炸,印度人吃的是咖喱手抓饼,美国人吃的是白酒海鲜红酒牛排;中国人用筷子吃,印度人用手抓,美国人用刀叉切。那么,后勤在安排正餐时,该上什么菜,该摆什么餐具,都得协调好。

  关于印度院校,印度教育部最近这段时间很注重商学院的全球排名,印度政府非常鼓励他们的商学院参加国际认证,像AACSB和EQUIS等。最近几年,不断有商学院通过这些认证,他们的排名自然而然地也就跟着上去了,这是政府支持鼓励的结果。

  此外,印度商学院还有英语优势,他们通过向美国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时,根据印度的文化特点,参照印度的产业特点,会产生很多有特色的专业学科,并以此跻身国际一流商学院之列。例如,我们Global MBA的合作方印度XLRI商学院,在人力资源方面就颇具特色,颇有建树。

  “混乱民主”拖累印经济

  《国际金融报》:2012年以来,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的中国、印度,经济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的根本原因包括哪些?新兴经济体在今年能否走出低谷?

  霍佳震:关于中国经济,国内各大媒体的报道都很多,大家都比较了解。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印度的经济。

  印度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看:从外部看,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市场需求疲软,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经济正处于再平衡的状态;从内部看,印度政府大肆举债,放任通胀高企,卢比大幅贬值,经济改革步履蹒跚。

  印度经济要在年内走出低估,可能性不大。首先,经济问题的根源是政治问题,印度经济增速放缓的底层原因,是印度的政治体制,要为印度经济复苏铺平道路,印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混乱的民主”。例如,削减政府预算,降低赤字;改造税收体制和外商投资法规;努力根除腐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需要外部因素的配合,国际经济形势转好,但就现阶段而言,这个外部因素尚未完全出现。

  1991年的金融危机就触发了印度的经济自由化改革,使印度进入20年的高速发展。许多经济学家,包括政治家,都非常同意,未来20年,印度的经济仍会高速发展。

  (赵怡雯)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