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多少记忆可以重来”——在昨天举行的名城会市长论坛上,78岁的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的发言主题一下子吸引了全场听众。作为著名建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保护领域学术泰斗,阮仪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当前一些城市对历史文化建筑重新建、轻保护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同时表示,南京建设大遗址公园、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原汁原味保护的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老街区、老宅院、老房子就是城市记忆,不可再得,不可复制,留下‘真古董’就是保住‘城市魂’。”
惋惜:“老建筑消失的身影让人心痛”
阮老说,欧洲一些国家早在1840年就成立了专门保护历史建筑的部门,但在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只开展了30年。1982年,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到现在,全国有119个城市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然而最近的一次历史文化名城检查结果显示,很多城市的一些老宅院、老街巷都被拆掉了,原来的一些历史街区不复存在。“这些消失的身影让人怀念更让人心痛”。
这位毕生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老人,对老建筑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说,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都是堂屋、厢房、前堂后寝,都体现了中国人合家团聚的需求。老房子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演绎,是老祖先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但是在城市改造中,他们被越来越多高楼大厦代替。“殊不知,这些老建筑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是城市的魂,一旦消失就再也不可复制。”
痛批:“复制品只能满足追悔和补救的心理”
“历史建筑存在的时候没有得到好好的保护,消失了再去复制,这只能满足人们追悔和补救的心理安慰。”接受采访时,阮老对现在一些城市对古建筑先拆再复建的做法进行痛批。他说,很多老建筑没有保存照片没有图纸,即使造出了复制品也根本无法完全还原历史原貌。“还有一些城市喜欢建仿古建筑,这导致仿古建筑的设计模式化、类型化甚至商业化,造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根本不能体现一个地方自己的特色。”
阮仪三认为,对古建筑的保护,是尽量保持原貌的修缮、维护,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历史建筑的魅力。令他欣慰的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在他眼中,南京大遗址公园建设、历史街区的改造以及平遥古城、苏州古城、扬州古城等一些古城镇都保护得很好。
寄语:“通过历史遗存遗迹保护,把南京的个性、魅力展示给全世界”
阮仪三对南京也有特殊的感情,高淳老街就是他带头参与保护和规划的,所以每次到南京,阮老只要能抽出时间,一定要绕道去高淳老街看看。“高淳老街保护得很好,现在的状态就是我希望看到的。它是我参与保护的,我一定要看守好它。”
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阮老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现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南京市领导也跟我谈过他们想法,我觉得他们对历史街区的改造、保护的观念很好,我很希望看到有更多城市像南京这样,由政府出面保护老建筑,开发老街区。”阮仪三说,护好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能够让城市更富魅力。比如在欧洲,很多城市就将古建筑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城市最吸引人的标志。“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但在国内屈指可数,也不逊于其他世界历史名城,南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资源优势,通过历史遗迹、遗存的保护把城市的个性、魅力和灵魂亮出来,展示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