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灾难医学 很难将损伤最小化
建立“灾难医学”专门研究机构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为此,中华医学会第84个分会——灾难医学分会将在12月上旬成立。
——刘中民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刘中民放弃了自己作为奥运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的机会,而是加入了上海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医疗队,于5月18日作为上海第二批医疗救援队的成员飞抵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在具有“最后孤岛”之称的重灾区草坡乡,连续作战12个日夜,艰难完成了63名伤员和100多名伤员家属的转移工作……
正是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中暴露的多方面问题,如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现场救援力量配备、抢救手段及物资准备等的严重缺失和匮乏,让刘中民意识到灾难医学的重要性。“不然,很多伤员就不会被截肢,也不会发生伤员被救出来,而后又很快死亡的事件了。那是一种灾难救援的低效和徒劳。”话语中,刘中民依然显得很痛惜。
刘中民介绍,近年来我国接连不断地发生自然灾难、人为灾难,以及复合型灾难。灾难发生后,大多数紧急赶赴灾难现场的医疗救护人员缺乏灾难医学的专业培训,不了解灾难医学救援的特点,缺乏灾难医学救援的特殊技能;在管理层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不同部门、行政区域、上下级和友邻区域间的应急预案无法对接,缺乏专业的现场医疗卫生需求评估,灾难现场的搜救与灾难医学救援缺乏无缝对接,而与一线的医疗救治相配套的后勤保障体系、通信联络体系也不完善,这些都使得灾难医学救援的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应急预案的制定、救援力量的组织、药品器械的储备、伤员的后送、信息沟通与协作都急需科学系统的灾难医学理论来指导。
灾难医学研究 涉及十几个学科
简单说,灾难医学就是研究如何减少灾难所引起的负面健康效应的科学。灾难医学涉及的学科很多,因而其成员的组成范畴也很广。
——刘中民
灾难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科学。灾难医学的目标:一是预防或减少灾难引起的人员死亡和残疾;二是为灾难受害者提供即时、有效的医疗卫生帮助;三是帮助灾区卫生系统和卫生能力快速、稳定恢复重建。
刘中民介绍,灾难医学研究和实施灾难救治涉及灾难每一阶段的全面干预措施,针对各种原因引发的灾难,从预见及预防灾害损伤,到事件突发应急处理,再到灾难后续及后发问题解决,以医学科学为主进行的灾难全过程干预。因此,灾难医学的发展需要与核医学、放射医学、化学、生物学、公共卫生学、医学心理学、重症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医学等医学内部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以及灾难学、管理学、心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天文学、水文学、建筑等医学外部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
刘中民强调指出,成立灾难医学分会的宗旨是通过推动和开展灾难医学的研究、转化以及教育培训,为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推进灾难医学学科体系发展,提升我国灾难医学救援的水平,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灾难医学分会的组织构架、参会人员与其他分会不同,不仅有受过培训的救援人员、相关管理人员,而且还包括卫生相关应急部门、城市减灾防灾委员会、地震局急救中心人员,以及灾难医学救援设备企业人员等。总之,灾难医学分会的范畴很广。
灾难医学人才 需要专科培训
灾难医学医生也需要专科培训,成立急诊与灾难医学系将是有效途径之一。
——刘中民
刘中民介绍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急诊创伤中心,同时引进了与国际接轨的EMSS急救系统和创伤专科医师培养晋升制度。目前医院已建立起一系列的临床快速反应机制和流程,变绿色通道为确切救治单元,强化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快速反应性,从便捷挂号到快速诊断到急诊手术全程无缝隙链接,在抢救多发伤及术后监护中采用多学科立体交叉,确保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急诊创伤外科目前拥有120余名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
近年来,上海市东方医院每年为政府承担大量的重大医疗保障任务,如APEC首脑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亚行”年会、《财富》国际论坛、《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以及多国政要访沪。
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2008年在同济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刘中民等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灾难医学救援培训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组织编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灾难医学教材。与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不同的是,医学生除了接受传统临床科学知识外,又懂得了现代灾难医学救援的科学知识,而且还亲赴灾难实地进行医疗救援与演练。今后,对于灾难医学分会而言,其灾难医学救援人员的培训体系将分为1~5级,分别针对普通公众(重点是大学在校生)、第一目击者(重点是警察、消防队员等特殊职业者)、普通医务人员、急救及ICU人员、专业医学救援队成员。
刘中民说,在灾难医学分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我们将针对各种不同的灾难类型,研究配套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预案;研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防灾减灾模式,组织试点、后续交流研讨和推广,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灾难应变能力。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我国灾难医学救援的技术标准等技术规范性文件,如医学救援人员的行动导则、守则标准、医学处理规范、卫生应急的装备(含药品)标准、医药卫生物资的捐赠和管理指南、统一灾难医学的有关名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