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为人民服务》一文,感受良多。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讲演。当时我们党尚属于“在野党”。今天重读《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62年的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和任务使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究竟应该怎样重新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呢?
红军长征时是什么东西把我们党的政治精英和来自社会最底层目不识丁的穷苦农民聚合到了一起?是平等和信仰。穷苦的农民看惯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化,看到共产党的官员吃的、穿的、住的,甚至连死的样态都和穷人是一样的。山村父老在送儿子孙子上战场时告诫他们的话是:“共产党给我们分田地了,你们在战场上要好好打仗,不要惜命,不要给父老乡亲们和你爹你妈脸上抹黑!”在井冈山和延安时期,红军战士都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1933年9月,为解决瑞金沙洲坝村民饮水难问题,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亲自勘探地形,带领战士们挖井,不到几天泉水喷涌而出,留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佳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崇高政治伦理的楷模,他们礼贤下士、艰苦奋斗,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才赢得众望所归、万众一心的革命形势。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归结到一点靠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崇高的价值理想和目标,国民党的失败归根结底就在于自身的腐败,因而失去了民心。国民党注重依靠上层士绅官僚,构筑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国组织结构系统,共产党看重和关心的是广大农村的劳苦大众,在广袤的基层农村“打土豪,分田地”,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给劳苦大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建设了以农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系统,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共产党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这是符合民心的道义性的胜利,是党的政治伦理的最高价值目标催生和促使革命取得了成功,而国民党以官僚资产阶级为最高利益,不符合民心和道义性,其政治伦理丧失基本的价值,必然导致失败。
我们党今天已从当年的“在野党”转变成执政62年的执政党。早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是在“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在1948年与黄炎培关于如何走出中国传统社会盛衰兴亡周期率的谈话更是富有先见之明,毛泽东的回答是通过倡导“民主”走出周期率。这是从“在野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对党的宗旨富有预见的反思和警觉。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起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有人认为,毛泽东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初衷就是要走出一条非西方式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道路,但是不幸失败了,酿成一场十年浩劫的悲剧。
今天我们置身的是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提醒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之一,就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在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中资本正在向全球扩张,凡有资本的地方就会有剥削与压迫;资本是一种权力,决定了会有一部分人支配另一部分人。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背景和国内环境中,我们正遇到和存在权力失衡、官员腐败、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心理失衡,出现信仰迷惘、价值困惑、道德沦丧,以至于人身安全和食品安全得不到完全保障,而且一些地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根本是权力失衡和官员腐败。因此,在今天如何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全新而又严峻的考验。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往往掌握着各种资源,怎样继续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为自己牟私利,在党群关系和政治生活中不受市场规律所制约、不受资本的本性所控制,需要全体党员和干部共同在实践中答好这份考卷。
(作者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