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陈强:提升上海科创中心含“金”量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4-10-12  浏览:

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更深厚的知识积淀、更高级的科技平台、更广阔的互学互鉴环境中实现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同频共振,推动科技范式变革。通过边际改进、持续拓展深化的方式和途径,更可能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突破。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要求。如今,上海已基本建成科创中心的框架体系,正在着力推动形成科创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一是集聚功能,指的是对高等级创新要素的超强吸附力;二是策源功能,指的是开展高水平知识创造,持续催生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三是转化功能,指的是高效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并赢得全球资本市场关注;四是辐射功能,指的是引领更大范围内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同频共振,推动形成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

无论是集聚、策源,还是转化、辐射,都需要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着力提升上海科创中心的含“金”量。

双向赋能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的“五篇大文章”,体现出中央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高度重视。2024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202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显然,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力度正不断加大。

在此背景下,科创中心的含“金”量可以理解为科创与金融双向赋能的质量和效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于,集聚并合理配置形形色色的金融要素资源,全方位、全过程地服务于不同类型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服务需求,让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奔涌而出,将科学家的奇思妙想插上金融的“翅膀”,转化为科技进步的原动力,引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当科学研究“点石成金”的目的达成,获得超额市场收益后,可以为科学家新一轮“淘金”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政策指引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围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创中心联动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进行了系统谋划,不断强化政策指引,完善制度环境。在2015年上海发布的“科创22条”中,专门部署“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在2019年发布的“科改25条”中,专章提出“引导全社会投入科技创新”;在2020年颁布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对金融环境建设进行了系统性的制度安排。

在上海启动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之际,《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完成第二次修订并亮相,其中第19条对金融支持科创中心建设作出部署。2024年8月,时隔15年后,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全文公布。该条例指出,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上海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与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能级提升。2024年9月20日,上海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从资本、银行信贷、政策担保、保险等方面,为各类人才在沪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可见,提升科创中心含“金”量的上海行动正加速落实落细。

国际经验

不同榜单对上海科创中心的含“金”量评价存在差异。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通过测度创业投资金额(VC)、私募基金投资金额(PE)考察当地创新创业的资本助推力。结果显示,上海仅次于旧金山—圣何塞和纽约,位居全球第三。

2024年6月,美国创新政策咨询公司基因创业与全球创业网络共同发布《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报告2024》,该报告连续12年跟踪全球140多个城市的创业生态系统,主要从五个维度实施评价。上海在“绩效”“人才和经验”“知识”维度得分较高,但在“资金”和“市场覆盖范围”维度得分较低,“资金”仅得5分,远低于硅谷、伦敦、纽约、洛杉矶、首尔的10分。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上海在“资金”维度下的“资金可获得性”指标得分一直比较低。该指标主要通过2020—2022年种子轮和2021—2023年A轮融资金额及其增长情况进行评价。

因此,必须在深化对上海科创中心含“金”量认识的基础上,对标国际标杆城市,借鉴其成功经验及做法。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伦敦依托包括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在内的庞大金融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银行低息贷款、股权和债券融资等,覆盖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伦敦还积极吸引国际资本为当地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Index Ventures、谷歌欧洲风险投资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风投机构入驻伦敦,丰富了当地的资本生态。据统计,2022年伦敦的科技型企业共吸引198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排名全球第四。

纽约发挥其成熟金融要素市场的优势,为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提供稳定、充足的科创资金。依托强大的资本市场和丰富的融资渠道,当地企业得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根据欧盟发布的2022全球企业R&D支出报告,前50名中总部在纽约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辉瑞、百时美施贵宝和IBM,可见其势头之强劲。

久久为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为提升上海科创中心的含“金”量指明了方向。

一要增进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规律性认识。科技成果从“书房”到“货架”的整个过程,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本接续助力。当前,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知识生产方式、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互动界面、市场价值的实现路径都发生了诸多深刻变化,需要重新认识金融作为重要的赋能要素嵌入其中的机理。

二要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金融资本具有天然的市场属性,在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环节会进行趋利避险的选择。但是,在一些意义重大,但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的领域,往往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和制度激励的作用。在不久前结束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就是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引导,提振早期科技投资的市场信心,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原创性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三要激发上海金融要素市场的潜力,着力提升生态位势。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涵盖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种要素类型。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发挥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门类齐全的优势,通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创新投资与资本市场联动、深度参与全球资本市场治理等方式,将金融要素市场的“浓度”转化为国际金融中心高水平发展的“势能”,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级,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四要进一步丰富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互动发展和双向赋能的场景设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着眼于优先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企业发展,推动金融业的主体协同、机制联动、产业和服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为科技活动、科创企业和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可持续的科技金融服务。同时,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也要加强对金融中心建设的科技赋能,运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更高水平的金融科技,助力上海金融服务整体能级的提升。

五要识别并突破体制机制的裉节问题。譬如,通过推动管理体制、监管模式,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发挥国资创投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再如,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基础研究投入占R&D经费比例达12%左右。除了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保障机制外,还必须加大政策引导和制度激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为基础研究“添柴加火”。

提升上海科创中心的含“金”量并非易事,但只要系统施策,久久为功,一定可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4-10-11&id=379928&page=10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