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刘兴华:以城市为依托,走出东北发展新路径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时间:2023-12-11  浏览: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在目前的国内外环境下,东北在维护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五大安全”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战略定位,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

笔者认为,东北要立足独特优势和自身战略地位,把握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城市群和城市带为依托,构建现代化化产业体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

重视城市载体

统筹安全和发展,东北任重道远。

客观地说,东北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全球产业迭代、经济地理格局演变、经济体制、人口、区域地缘政治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面向未来,要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把东北全面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在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国内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五大安全”对应的就是五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越发展才能越安全,发展又要以安全作为保障。统筹安全与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振兴。

东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要通过市场机制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经济效率。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越稳健,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则经济增长乏力。这其中重要原因是能否用改革的办法,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东北要实现全面振兴,就必须建立健全人力资本积累机制、资本市场和企业资金融通机制、技术创新与应用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机制,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改革土地产权制度。这些机制和制度的建立,都需要东北新型城镇化相匹配。

东北城市群和城市带是统筹安全与发展,推动开放创新,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收入差距、发展机会差距等都在引发人口的顺向流动。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集聚,这是大趋势。在城市,有各种要素的聚集,大部分生产和消费是在城市完成的,城市更有利于实现创新发展,也更有利于劳动者实现就业。

东北人口特别是中青年人口外流,近年来颇受各方面关注。现在就是要想办法把更多的年轻人和就业人口留下来。这就需要东北通过大力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带,优化配置各种要素资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留住就业者,吸引创业者、鼓励创新者。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创新发展,既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更包括制度机制创新。

促进协同发展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是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的前提条件。

当前要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在此基础上谋划建设一批对东北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样既能拉动投资,形成实物工作量,也能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从长远来说,东北地区既要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产业,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要顺应数智化和绿色低碳化的大趋势,推动“东北常规制造”向“东北绿色智造”转变。

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需要开展立足东北优势、符合未来趋势的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各省区要在努力争取中央财政和有关部委支持的同时,由省级财政配套,充分吸纳社会资金,依托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富集的优势,联合国内大型企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中央提出“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战略支撑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必须实现产业再造。要下决心解决和调整目前东北各地产业简单重复的现象。东北三省工业产值占比前10位的行业,大部分都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呈现很大的相似性。低水平重复竞争已成为制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摆脱多年来形成的过分依赖资源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再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需要构建高效的治理体系和市场体系。特别是打造数智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东北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的确还有不少差距。要利用数字智能化技术,把相关办事审批程序做到政务服务和商务服务中去,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东北城市群和城市带的敏捷治理。在这基础上,加强区域内各省区之间的内外通道联通与经济互动,建立健全区域一体化合作和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协同构建基于东北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改革开放45年来的大量实践证明,哪个地方有容错的机制和雅量,哪个地方经济就越发达,否则就没有人大胆试、大胆闯。建立容错机制,优化责任结构,避免“责任陷阱”,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出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决策,这是一个地方能否发展起来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东北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各级党政府干部主动作为,鼓励国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同时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尽快把民营经济这个短板补上,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需要把东北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新前沿。东北虽然沿海沿边,但是参与全球技术、贸易循环的程度相对较低。2022年,东北三省外贸依存度为19.3%,明显低于全国34.76%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黑吉两省外贸依存度仅为10%左右,在全国处于下游。东北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足与经济开放度不高直接相关。2020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6亿美元,仅相当于全国的2.5%。这其中有东北所处的东北亚本身的大环境有关。当前,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东北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东北要牢固树立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抓住机遇,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实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

瞄准世界级

充分发挥东北现有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在东北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城市带。东北资源条件好、产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能源及原材料基地、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真正把东北的独特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还在于推动城市化和现代化。东北城市群发展要统筹谋划,要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强化联系、形成呼应。可借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来综合考虑。建议以区域内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由中央统一规划,出台一个类似京津冀一体化或者大湾区发展规划的东北城市群城市带协同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要在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依托东北城市群和城市带,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东北城市群和城市带,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从国际比较来看,现在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15.3%;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左右,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占比达到30%。中国的这两个数据虽然分别是美国的2.8倍和2倍,但是中国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却与美国有明显差距。其中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拥有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才形成其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强大的全球经济竞争力。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0%,而中国只有20%。东北的基础工业和制造业拥有比较深厚的基础,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内部升级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在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其实不仅是东北的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而且东北发展现代农业也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配套。这是东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把东北地区建成应对老龄化和实现“双碳”目标先行示范区。东北经济发展面临两个重大课题:其一是如何有效应对老龄化和人口外流趋势;其二是如何实现化石能源生产消费和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化转型。这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在东北地区尤为突出。建议从国家层面,以有效应对就业人口外流、人口老龄化,实现能源转型和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支持东北建设应对老龄化和实现“双碳”目标先行示范区,为全国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和实现绿色发展积累经验、开辟新路。这是一个需要从经济政策、人口政策、社会政策、行政管理、技术创新、产业布局、政绩考核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体制机制安排。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对于东北,而且对全国也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务实合作。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东北地区开放水平。东北要在市场准入、要素流动、制度型开放方面做到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实现全面振兴。东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决定了加强与日韩经济合作和科技人文交流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RCEP已经正式生效的大背景下,东北要顺势而为,进一步扩大与日韩的经济合作,这也是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推动构建全球价值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东北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开展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合作,同时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等软环境水平。

(作者刘兴华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803835?d=134b42a&channel=weixin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