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孙宜学:经典化 日常化 世界化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3-10-24  浏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作为一种新的互通互融载体和世界人文交流范式,“一带一路”逐步经典化、日常化、世界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驶入新赛道,拓展新领域,到达新高峰——

“一带一路”在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同时,还推动共建国家更开放、更发展、更自尊、更自强。共建“一带一路”为开启“一带一路”的新十年等提出了新目标,擘画了新图景,规划了新路径,指明了新方向。

在坚持“五通”目标的基础上,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在坚持高标准、高效能、惠民生高要求的基础上,要以更加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提供顺应民心民意和世界大势的国际合作新机制,助力解决世界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安全问题,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

更加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

借力于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将获得更集中、多口径的资源支持,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壁垒将进一步突破,话语体系将更加具有影响力,发展理念将更具全球影响力,应对国际风险能力将整体性提升。

实现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深度融合——

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具有天然同源、同根性。“一带一路”是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不同文化交融暖心。自然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是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证。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共建,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实现区域性供给与整体性共享深度融合——

要坚持“一带一路”整体观,跳出区域看整体,主动提炼本国资源的多元共享价值,加强与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的资源流通和共享机制。

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深度融合——

筑牢“一带一路”国际性、公共性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既可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汇、交融、创新,也能结合“一带一路”布局更加因地制宜、灵活制定发展策略,促进文化产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打造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大学校”——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将开辟教育合作的新领域。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变迁与环境、相关国家的安全机制、多双边人文交流、科技人力资源、技术与管理人员培训等领域,将积极推动现有教育体制机制的国际化,催生更多发展机遇以及更广泛的相互理解、支持。

推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文旅产业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合二为一、深度融合。能否以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与“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不仅影响共建“一带一路”的广度和深度,还会影响各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谋各国民生福祉,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惠及更多国家,为贫困、无助、容易被忽视的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工程。

(作者为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

链接: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3-10-24&id=361374&page=09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