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邓雨晴;罗明:关心寒冬时节的血压变动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10-01-18  浏览:
  寒流、回暖……最受考验的是人体的血管,收缩舒张之间,血压的波动牵制着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展。人数庞大的高血压患者是这个冬季里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之一。
  近日,在门诊中发现,有不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理想,有的患者平时血压控制正常,但近期血压明显增高,伴有头痛、头昏、心悸等不适,有的患者需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才能控制血压。这部分患者不必紧张着急。了解血压变动的特点,防治措施及时到位,安度寒冬,并不困难。
  血压波动有季节特点
  冬季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且易波动,并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和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出血、急性心梗、严重心衰等。原因主要有:
  ■低温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
  ■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
  ■气温降低后,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为了维持体温,会改变心率、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并通过刺激人体内血管收缩,来增加血管阻力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冬季排汗减少,饮水也少,尤其老年人口渴的感觉差,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在高血压患者本已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容易形成小血栓。寒冷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增加脑梗塞和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老年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减退,加上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血压每日的波动范围相应增大且没有规律。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都会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
  由于以上原因,冬季血压往往不易控制。
  防治手段虽老套却实在
  高血压的各种日常防治措施在报章上可谓连篇累牍,万变不离其宗,翻来覆去就这么几条,虽然老生常谈,但相当实在实用。总结如下: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
  ■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多于6克。多吃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慎饮咖啡和浓茶。
  ■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每天保证一小时运动量,尽量减少在户外的时间。如果选择户外运动,早上八九点钟后或午后阳光明媚的时候进行。气温太低时,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适当控制情绪,调整生活节奏,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中风,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经常体格检查。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两次血压,血压波动期应每天一量。量血压时要使手臂处于放松状态,方法要正确,切忌将衣袖捋至上臂,此时测得的血压是不准确的。有条件者,还应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在冬季易患流感、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应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对控制血压有帮助。
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之上,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应按医嘱采取药物治疗,尤其在冬季。降压药物选择种类很多,国际公认的降压药物副作用也很低,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其他还有琢受体阻滞剂。
  合并各种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之前服用的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冬季不足以将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一般来说,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需提醒,降压药不能跟着自己的感觉随意调整,尤其在冬季,很容易造成血压大幅度波动,促发脑中风、心绞痛和脑血栓等危险。
  受遗传因素和外在因素(年龄、体重、生活方式、合并症等)的影响,同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对不同患者的降压疗效不一样。国际上主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由心血管或高血压科医生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合理指导,开具个体化治疗处方。很多高血压患者在门诊诊治过一次,吃上医生开的降压药把血压降下来以后,就一直服用同剂量的该种药物,不再到医院复诊,也不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这是很危险的。
  如上所述,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到门诊复查,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邓雨晴  罗明(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
  2010年01月18日  新民晚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