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孙宜学:“一带一路”如何迈向纵深发展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3-10-18  浏览:

作为一种新的中外文化互通互融的载体和世界人文交流范式,“一带一路”文化已逐步经典化、日常化、世界化,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和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性建设的成功范例。

“一带一路”已经十岁,恰青春少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带一路”的未来,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人类美好生活的未来。面向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应着力在十个关键问题上行稳致远,重点突破。

“一带一路”建设要迎接新高潮,驶入新赛道,拓展新领域,到达新高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要求,为“一带一路”的新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擘画了新图景,规划了新路径,指明了新方向。在坚持“一带一路”五通目标的基础上,在坚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一带一路”要以更加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提供顺应民心民意和世界大势的和谐交流的国际合作新机制,助力解决世界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安全问题,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做中国持续改革开放的火车头。“一带一路”将在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构建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同时,推动、引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更开放、更发展、更自尊、更自强,推动中国和共建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构筑双循环、多循环共建新形态,全面提升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球文明程度。

“一带一路”建设要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惠及共建国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在当今世界,恃强凌弱、滥用霸权、对立对抗、甚至战争依然横行。人的生命被无情漠视,人的尊严被野蛮践踏。“一带一路”指向人类幸福生活的未来,始终致力于谋各国民生福祉,代表了中国和共建国家民众最根本的利益,尤其是世界上最贫困、最无助、最被忽视的一部分弱小国家民众的利益,为这些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和欢声笑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工程。

“一带一路”建设要成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大学校。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将开辟中国和共建国家教育合作的新领域,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变迁与环境、共建国家安全机制、多双边人文交流、科技人力资源、技术与管理人员培训等领域,都将积极推动各国现有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国际化,提升教育质量,使各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深入的相互理解、支持。

“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传”“引”并重,促进中国和共建国家智慧“走出去”和“引进来”交汇融通。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信互助,汇聚智慧,基于互利共赢原则,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走深走实,实现高质高效,以中国担当和世界情怀,继续开通一个个新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为世界输送更多的中国智慧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加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市场化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要获得广泛共识。借力市场化、标准化建设,“一带一路”共建将获得更集中多口径的资源支持,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壁垒将进一步突破,“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将更加具有影响力,“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将更具全球影响力,“一带一路”思想体系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和共建国家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应对国际风险能力将整体性提升,“一带一路”的独特文化体系将融入世界文明体系。

“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深度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具有天然同源、同根性。 “一带一路”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携手推进世界人民安居乐业,提升各国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带一路”是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不同文化交融暖心;而自然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幸福的基本内容。因此,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一带一路”要实现区域性资源供给与整体性资源共享的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各国所能提供的共建资源差异性大,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是保证共建公平合理的基础。因此,各国在提供本国区域性资源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一带一路”整体观,跳出区域看整体,主动提炼本国资源的多元共享价值,形成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共同体的资源流通和共享机制,实现“一带一路”资源的整体性调配和使用,对焦“一带一路”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聚一切可聚之力,精准用好资源优势,使“一带一路”区域性优势形成整体性优势,区域性资源发挥整体性效能,使“一带一路”产品惠及更多民众。

“一带一路”文化要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深度融合。目前,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总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国际竞争力,而共建则可合力打破既有文化壁垒,有利于推动各国文化获得世界认同。筑牢“一带一路”国际性、公共性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既可推动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汇、交融、创新,也能结合“一带一路”的布局更加因地制宜、灵活制定发展策略,实现各国文化多层次多形式融合,并在独立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元素之间互通互融,促进文化产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从而借力民族文化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民族自信,提升“一带一路”共同体的尊严。

“一带一路”要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文旅产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推手和实践平台,但文旅产业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合二为一、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富有文化内涵的公共旅游产品,整体提高各国文化创新和生活消费方式的文明程度,提升各国文化自信。能否以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融合,不但影响“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合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最终也会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作者为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667367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