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诸大建:绿色转型才能真正抵御经济危机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09-06-02  浏览:
  ●上海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实现保增长的目标,虽然短期内可以实现经济复苏,但是从长期看却难以摆脱上海发展的能源消耗困境和二氧化碳困境。
  ●现在看来,上海发展需要实现四个绿色转型,即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生活方式和政府管理的低碳化转型。
  最近,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邀请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作《重视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加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辅导报告,会议也指出上海发展要重视气候变化、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上海未来发展有战略意义的全新动向。
  联想到1997年联合国在日本召开京都气候变化会议的时候,就曾经有国际组织通过笔者联系有关部门参加讨论京都议定书的全球城市会议。现在10多年过去了,在上海面临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在国际社会将在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确定“后京都行动”的关键时刻,上海的决策层已经实质性地关注这个问题,这使我们看到了上海城市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机会和可能。实际上,上海到2020年要真正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需要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纳入上海城市发展战略。
  眼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气候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从2008年底开始,笔者有机会参加了联合国有关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的专家咨询,专家们对经济形势的一个最重要的判断是,当前世界面临着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双重挑战,而不是只有金融危机一个挑战。因此,拯救经济不应该拯救以化石能源或碳基能源为基础、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传统的褐色经济,而是应该转向新的以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兴的绿色经济,这就是联合国倡导的全球绿色新政的由来。
  笔者以为,在上海当前的发展转型中,双重挑战的说法也是成立的。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国家购买能力下降,上海当前发展也像中国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一定的出口危机,由此导致了当前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另一方面,由于上海的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工业部门,因此会受到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上升的困扰。有数据表明,上海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2004年已接近10吨)已经大大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2004年为4.3吨)以及纽约、伦敦、东京等大都市的水平,而上海的人均GDP水平还只有他们的一半都不到。因此,上海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实现保增长的目标,虽然短期内可以实现经济复苏,但是从长期看却难以摆脱上海发展的能源消耗困境和二氧化碳困境。因此,上海的发展迫切需要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以此为压力倒逼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绿色转型,从根本上增强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
  同时,气候变化需要我们从供给管理的战略转向需求管理的战略。传统上,不考虑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的经济增长战略,基本上是一种供给管理导向的发展战略。即首先确定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和增长速率,然后让能源供给来满足经济增长,同时高成本地对环境变化进行被动治理。
  一般来说,供给导向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外能源供给能力相对充裕、地球环境容量相对宽松的时代是可以的。但是,在当前能源供给能力日益降低、长期价格趋于上升、二氧化碳排放超过承载能力的世界背景下,供给管理导向的发展战略已经需要转向需求管理导向的新的发展战略。这是一种将能源供给能力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作为自变量,经济增长的物质规模和增长速度作为因变量的发展战略。按照这种战略,我们不仅要研究和确定上海中长期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速率,更需要研究和确定上海中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供给可能和二氧化碳容量潜力,并且要将前者的目标制定放在后者的约束条件内进行思考。
  诚然,我们需要在国际上争取满足基本需要的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权利,但是对于上海来说,这样的空间实际上已经不大了。其实,更多的经济增长自由,是要依赖我们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更高效地用好现有的能源容量和环境容量。
  现在看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条件下,上海发展需要实现四个绿色转型。城市中的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消费模式等有关。因此,利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来优化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实现绿色转型。
  一是促进上海的产业结构实现低碳化的转型。一方面需要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低碳化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需要加强制造业的服务化,通过更多的销售服务而不是产品,大幅度提高工业部门的能源生产率。
  二是促进上海的城市空间实现低碳化的转型。已有研究证明,功能混合、空间紧凑的城市结构是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因此需要加快上海城市空间的组团化、紧凑化发展。与此同时,需要把腾出的城市空间更多地用来保留和发展森林、湿地、农田等绿色空间,起到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的城市碳汇作用。
  三是促进上海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化的转型。在私人消费中要大力倡导使用节能型、低碳型的产品和服务,以便用较少的能源消耗和碳基排放达到较高的生活满足。同时,要充分发展城市中的公共服务来替代过多的私人消费。例如在城市出行中,应该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设施,使得它能够替代私人小汽车成为上海未来交通出行方式的主流。
  四是促进上海的政府管理实现低碳化的转型。政府政策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一边抑制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一边激励更多地使用劳动和人力资本来替代稀缺性的自然资本。这要求税收政策在总体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实现税收结构的低碳化调整,例如增加对化石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税赋,减少对劳动收入的征税。同时,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有利于投资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森林等城市碳汇的建设。
  (作者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解放日报06版  2009年6月2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