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诸大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四个协同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2-12-14  浏览: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思想汇”栏目联合推出“读懂二十大”系列理论短视频,邀请权威专家,带领大家系统解读、深入分析这一纲领性文献。今天播出第十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四个协同》。

主讲嘉宾:诸大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解未来五年以及到2035年中国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推动绿色发展?

诸大建: “两山”理论是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学习“两山”理论,我觉得需要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生态环境红线下的经济社会繁荣的角度,从三个层次进行深入思考。一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兼顾论,在发展观念上既反对唯增长主义,也反对唯环境主义;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红线论,或者说底线论,这主要是指,在发展与环境存在冲突的时候,要有生态红线的底线思维;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论,强调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价值对于满足人类美好生活多样需求的特殊意义。

主持人:与西方发展模式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在绿色发展方面体现出哪些特点呢?

诸大建:中国的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协同的并联发展。其中,“四个协同”非常重要。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与西方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串联式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边发展边保护、将环保纳入发展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并联式发展模式。实践上,从2012年以来的十年,中国并联式绿色发展取得了系统性、全局性、转折性的变化。

主持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未来应该怎么做?

诸大建:在未来五年绿色发展的行动领域,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与并联模式相一致的协同推进策略,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对四个领域的主要任务和体制安排提出了中国式的做法。

一、降碳是要实现能源转型和减碳降碳的“三碳”创新。中国的双碳目标不是简单地减少能源消耗,而是要变换跑道实现能源转型,通过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社会系统变革,实现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三碳”创新包括提高传统能源使用效率的低碳创新、能源替代的零碳创新、碳汇碳捕捉的负碳创新。

二、减污是要进一步打好污染治理的四个攻坚战。减污的四大攻坚战是气、水、土壤治理加上城市垃圾治理的攻坚战,实现美丽中国要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目标。我的感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从宏观上的大尺度治理推进到“最后一公里”的微治理,加强老百姓身边的15分钟环境圈建设,包括解决餐饮污染、生活污水、充电站与共享单车、垃圾分类、口袋花园等问题。

三、扩绿是从生态环境修复到提高生态产品服务的三大功能。扩绿不是简单地植树造林增加绿色,而是强调生态保护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地增强自然环境的生态服务能力,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生态生活需求。扩绿要有“生态+”的概念,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是要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三大功能即资源供给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

四、增长是要实现从褐色增长到绿色增长的四个结构转型。中国绿色增长的关键是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建设用地结构的绿色化和生态化转型,分别对应四个“脱钩”。能源结构转型是能源消耗要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化石能源脱钩,产业结构转型是生产消费要与垃圾增长的线性经济脱钩,交通结构转型是交通运输要与高排放的公路汽车脱钩,建设用地结构转型是城市发展要与功能单一和土地扩张脱钩。通过四个“脱钩”,我们可以实现到2035年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61016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