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诸大建:面向世界,展现上海城市的精神品格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06-18  浏览:

“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起于亲水性、可达性不足,本质上,就是要提高市民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以人为本,这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一江一河”公共空间,成了上海向世界讲述新时期城市新故事的窗口,透过“一江一河”可以看到上海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匹配和融合,看到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开放性、创新性、包容性。
2021年,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丛书》,其中《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一江一河卷》由澎湃新闻对40余位参与“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的亲历者进行采访,以对话的形式,全面、生动地讲述了2015年至2020年间上海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黄浦江、苏州河岸线贯通开放,这期间政府、企业、社区、专家、市民等各参与方共同的努力和付出,总结了贯通工程策划、规划、实施、管理、维护等全过程的经验和不足。
该书中,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解释了“一江一河”何以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派文化的展示窗口。以下内容摘编自文章《“一江一河”已成为展示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窗口》,以飨读者。

讨论上海大都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一江一河”是眼下最俯首可得、最可以让公众体验和检验、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标志性案例。上海城市从强大走向伟大,重要的是要将软实力转化为物质、制度、行为等层面可以看得见的现实成果。其中,把城市软实力渗透到城市硬实力之中,让看得见的城市物质建设变得更加有文化、更加有情调,是上海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滨水地区的岸线整理和生态修复是国内外城市转型发展常见的事情,“一江一河”公共空间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派文化的展示窗口,从中可以看到上海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匹配和融合,看到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开放性、创新性、包容性。

开放性,体现在“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建设工程要向中外展现上海建设中国式全球城市的新风貌,“一江一河”滨水岸线要建设成为上海两个各具特色的世界级滨水区和城市客厅,向国内外展示上海大都市的独特魅力。黄浦江两岸45公里主要展现上海全球城市的金融、科技、文化、生态等功能;苏州河两岸42公里主要展示上海人民城市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城市生活风貌。有一次,主持苏州河北侧某岸线设计的朋友带着我走苏州河,听她讲当时搞设计如何煞费苦心将封闭性的生产岸线转换成为人民群众喜欢的开放性生活岸线,我一边听一边感叹这样的故事最上海。

创新性,体现在“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对历史风貌的更新上。作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两岸布满了百年历史建筑和百年工业遗存,“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工程不是喜新厌旧、大拆大建,而是新旧整合、旧中出新,有创意地保留和延续了完整的城市历史文化文脉。沿着黄浦江两岸步道,可以阅读从豫园地区老城厢、经过开埠后的租界空间,到杨浦老工业区,再到浦东开发以来的上海城市发生发展的整个故事。我曾经作为志愿者,周末给一批社会打卡族介绍杨浦滨江的故事,其中杨树浦水厂成为最受欢迎的打卡点,大家对杨树浦水厂既是黄浦江滨水岸线不可多得的美景,又仍在承担城市供水职能发出由衷的感叹。

包容性,体现在打造世界级会客厅的城市更新中,“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原属不同的物权主体,但大家小我服从大我,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打通岸线,开辟共享空间,彰显了什么是上海城市精神中的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百年学府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位于苏州河U形转弯的苏河湾,学校主动“让”出沿河土地搞开放式步道和共享式校园。这条步道不仅消除了苏州河岸线空间中的堵点形成新的网红式步道,也让人们可以近身阅读圣约翰大学等20多幢百年历史建筑。

我喜欢说,城市硬实力和城市软实力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两个发展半球。上海城市硬实力是上半球,以全球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为基础,要建设五个中心、四个功能;上海城市软实力是下半球,以城市精神竞争力和城市治理竞争力为基础,要弘扬由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组成的上海城市精神和由开放、创新、包容组成的上海城市品格。硬实力可以留住人,软实力可以留住心,全面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城市能级,是既要留住人又要留住心。我相信,上海城市的未来发展会更多地实现城市硬实力半球和软实力半球的匹配和融合,建设成为既强大又伟大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580764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