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方守恩:高扬“5G+智慧教育”创新风帆,全面促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01-27  浏览:

面对“三新一高”的新要求,如何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实现5G时代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创新,整体性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同济大学在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以“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为创新风帆,探索出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新航道。

立足学校人才培养全局,部署“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体系

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加大5G在智慧课堂、全息教学、校园安防、教育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等场景的推广”。作为“全国党建示范工作高校”和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济大学注重系统规划,遵循“从点到面、从试点到示范、从协同到集成”的育人改革思路,调动校内外育人资源,建立了协同育人机制,重点推进“一区五品六中心”建设,并成功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在“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工作总体部署中,学校强调主动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结合,推动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变革。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校内33个职能部门已形成一个部门牵头抓总、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1+N”综合改革模式,将全面实现“5G+智慧可持续校园”的思政、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联动,大力推进构建通过5G技术实现课堂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系统格局,丰富“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的内涵和实质。

推进智慧可持续校园新基建,夯实“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基础

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同济大学将构筑可持续的一流人才培育环境和有温度的校园社区作为“智慧可持续校园”建设的目标,在以信息技术赋能绿色校园、平安校园、文化校园的新基建中始终坚持智慧教育与人文关怀。学校基于5G融合校园网络建设的良好信息基础设施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从“意识、文化、组织、方法、模式”上全方位发力,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战略下的“三全育人”数字化转型新路径。目前校园内近30座5G室外基站实现了各校区5G信号的全覆盖;与联通、电信等运营商试点建设了5G虚拟校园网,实现了校园网业务和资源的广域可达;在重大跨校区文体活动中快速部署5G专网进行跨时空互联;已建智慧教室数量占全校公共教室总数的70%。结合本次应用试点工作,将进一步通过四网融合(有线网、无线网、5G专网、物联网)的校园网建设与数字基座建设,形成高速、稳定、灵活的育人新生态,实现教学资源、计算能力、智慧能力、业务支撑能力的全方位覆盖。

深度融合特色学科优势,提升“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能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身即是一流大学科学研究赋能一流人才培养、践行“四个面向”的重要场景和领域。2020年同济大学积极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一方面利用Canvas、云课堂等线上平台开展教学,为全校近4000门课程的在线授课、线上讨论和考试测验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结合5G技术积极探索了线上线下融合、工程实景进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这些“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创新尝试体现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为同济大学相关学科的科研育人、科研转化、科教结合和产教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以此次“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为契机,同济大学将坚持“育人为本”,强化“需求牵引、技术赋能”,围绕构筑泛在融合的校园网与云网融合的计算资源与平台、实践无边界教学模式、构建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智慧教育社区等四项主要任务,部署开展14类场景、26项应用试点,逐步形成具有同济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的5G+智慧教育”创新应用模式,全面实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作者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方守恩)

链接:http://www.news.cn/info/20220127/f4bfd85f80914bcbbc9e31fcac589068/c.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