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陈强:浦东必须自我超越

来源:文汇网   时间:2021-07-19  浏览:

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赋予浦东,明确提出要将浦东打造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可以说,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央对浦东寄予极高期许,也将给予极大支持。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认为,围绕浦东自主创新发展,《意见》中出现了不少颇具新意的提法,特别是对浦东“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阐述,既留下战略思考的想象空间,也给出实践操作的行动指南。

新定位体现新要求

根据《意见》提出的战略定位,浦东要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同时,《意见》也明确要求,浦东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在陈强看来,这是对浦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

陈强表示,无论是保障国家绝对安全、提供高质量发展动力,还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有赖于科学技术提供切实保障。浦东要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就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塑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此次《意见》指出,要将浦东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陈强认为,这意味着浦东将直面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最前沿”,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由此在推动浦东自主创新发展方面,无论是目标和战略规划,还是条件和能力建设,都应从这样一个高度来加以认识。

新优势助力新格局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力量格局以及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陈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浦东要进一步打造“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就应充分依托已形成并仍在不断累积的各种优势,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大优势。

首先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陈强说,举国体制是长期实践后形成的中国特色制度优势;在集中力量打破封锁方面,举国体制一直展现出巨大作用。在新形势下,浦东应该基于这一制度优势做好文章,特别是要在“新型举国体制”的“新”字上多下功夫,在动员、组织、激励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面向特定产业的战略科技力量,形成持续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的体系化能力。

同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业已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可比拟的。中国市场规模不仅巨大,还具有多层次特征,这意味着,浦东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通道和枢纽,可以在不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基础上,借助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消纳能力,快速释放科技成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蕴含的充沛能量;反过来,如果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能够畅通实现,也能形成正向反馈,反哺原创性研究活动。

新部署聚焦新引擎

《意见》在提出“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时,针对研发关键技术、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给出了实践操作的行动指南。

根据《意见》,浦东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布局和建设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陈强认为,对浦东而言,加快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催生更多原创性成果,关键就是要代表国家铸就更多“破门利器”。

同时,为更好发挥浦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辐射作用,《意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帮助浦东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陈强认为,这些产业在浦东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能级,但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相当距离。浦东应着力吸引和培育相关创新资源,夯实集群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加强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增强多点技术突破、集群式发展的体系化能力。

今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陈强认为,《意见》围绕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所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浦东要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必须超越浦东、立足上海、依托长三角、放眼全世界,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科技创新统一战线,必须在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和试错,以激发机构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为根本,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协同、创新要素之间的流转互动、创新能力之间的共享和互补。

作者:张懿

链接:http://www.whb.cn/zhuzhan/cs/20210719/414663.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