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历史一大半写在水边。工业曾经是上海城市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滨江工业遗产跨越了一百多年,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是上海历史中一条重要的故事轴线。如何保护、再利用滨江工业遗存,同济大学教授邵甬有她的一番思考。
【黄浦段】最早有不少仓储功能,随着这一区域向商务金融方向升级,货栈、仓库主要布局到老南市滨江和虹口滨江。老南市依托老城厢,货栈数量多,往腹地方向还有一些货栈及小厂,这是和老城厢当时的经济相匹配的。
南浦大桥以西到日晖港的滨江段,以民族工业为特色,曾经的江南造船厂、南市发电厂、南市自来水厂都是重要的民族企业。目前这些建筑在更新之后,如何体现民族工业的历史,需要一番思量。
【虹口段】不但有通常规模的货栈,曾经还有占地非常大的洋行仓库,这与外商大资本有关。虹口的工业遗产特点本应是仓储类工业,但现在破坏较为严重,大型仓储设施已经看不到了,虹口港沿线(即南浔路街区)还有少量保存。
【杨浦段】大家比较熟悉。抗日战争时,这一区域受到日本侵略军严重的轰炸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早期也遭到过敌军轰炸。杨浦滨江现在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还是在于成体系地保护了较多的工业遗产,十分不易,自强自立的文化特性需要传承。
【徐汇段】由于历史上处于城市边缘,又有便利的铁路运输,首先成为煤炭、水泥、钢筋等工业原材料集散的场所,后来又有了油库、粮库、水泥厂这些不适合在城市中心布局的企业。
最有特色的是龙华机场,在江边建了上海飞机制造厂。目前有徐汇跑道公园等,但徐汇工业遗存特色讲述不多,知晓率不够。
【浦东段】工业的发展动因曾经是由浦西溢出的,分布比较散,早期相互之间的关联不大,所以会让人感觉不成体系,比较孤立。
记者:不单指黄浦江,还有如今的苏州河沿岸,一座城市的滨江工业遗存,究竟需要达到什么目标,扮演什么角色?
邵甬:“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个理念可以让我们有很清晰的认识。
首先,它是属于人民的公共资源,为人民提供景观、提供服务是其主要职能。进一步说,上海滨江也是让市民了解母亲河、了解上海城市文化,同时让世界了解上海、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当我们为滨江公共空间更新而称赞的时候,它的文化叙事,尤其是体现城市历史文脉的一面不能忽视。
早些年滨江区块的改造,往往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或者即使有研究,也是简单的选择题:不保留或者仅保留几个标志性建筑。目前滨江在文化呈现上还有不足,碎片化的工业建筑、雷同的滨河景观,削弱了滨江空间的文化感。
记者:通过滨江,如何展示上海城市整体的文化历史?
邵甬:有几个改进点。第一,滨江可以利用工业遗存创造更多让人驻留、交往、活动的场所,包括咖啡馆、书店、展馆等。它们不仅可以承担服务功能,而且也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载体,文化故事靠什么展开?由此,人们才会对上海工业遗存以及工业文明成就有更多的了解机会。
第二,滨江工业遗存目前多为孤立的建筑,需要加强与腹地的联系,通过滨江这个公共平台对接腹地丰富的文化。而不是滨江归滨江,腹地归腹地。
第三,对上海市一江一河的工业发展历史与遗存进行整体研究和规划非常重要,明确阐述的主题和方法,在整体梳理后,结合当前的需求进行建筑、景观的针对性设计。而不是反过来操作。
记者:通过滨江,如何展示不同区段的文化特色?
邵甬:从大方向上,我认为滨江要抓住文化性和生活性两条线索。
浦西滨江应当补充生活性,增加为市民生活服务的空间,以杨浦滨江为例,人气最旺的一度是渔人码头和卡其乐园。其实这两个场所并不是非常特别,渔人码头有一片大面积广场和让人坐下来的城市家具;卡其乐园有一批儿童活动设施,这在欧洲街头很常见,正说明这是我们城市需要补的短板。
浦东滨江应当补充文化性,建议增加一些小型文化展示和文化活动场所,不一定是历史文化,也可以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
文化性和生活性在滨江最理想的结合场所正是工业遗产,这些建筑物空间很大,但它们与外界的交流并不多,如果一些建筑场馆能开放出一部分底层空间,成为人们歇脚躲雨、交流闲谈的场所,更能体现上海的城市温度。
记者:现有工业遗存空间,您觉得如何更好地提升与利用?
邵甬:目前滨江工业遗产利用上的人气不足,相当大的原因还是缺乏腹地区域的支撑,有些甚至与腹地隔断。这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这些空间的用途,我想一定是多样化的,既要满足来访的游客,更要服务周边的市民。
希望上海真的沉下心来好好调查,研究周边的社区需要什么,空间中优先考虑设置哪些内容、满足哪些需求。比如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设施、菜场等,将具有场所感的历史建筑与社区的激活、市民的福祉提升结合起来。
记者:国际上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做法吗?
邵甬:19世纪末,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对工业革命时期的遗产加以保护,一方面强化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也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内容。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了《下塔吉尔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认定、记录和研究的重要性,并就立法、维修保护、教育培训、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原则、规范和方法的指导性意见。
国际上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如英国布莱纳文、德国鲁尔区等,都是大型工业遗产地改造的成功案例。在大都市中,法国巴黎塞纳河两岸和圣马丁运河两岸的工业遗存保护与活化利用,也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对象。
链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showNewsDetail.htm?id=30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