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石建勋:激发创造活力 改善生活品质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0-11-10  浏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如何深刻理解“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如何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重点和难点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回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首个五年规划。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就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就要牢牢把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效益提升这三个关键、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此进程中,尤其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首个五年规划。

高质量发展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新发展阶段,意味着提供满足人民需要的更多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意味着单位GDP能耗进一步降低、污染减少以及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高质量发展是更加均衡、协调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

“十四五”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关键起步阶段,要进一步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紧紧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来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深化国有企业、金融、财税、社会、产权等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完善宏观经济治理;要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

这不仅是政府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方法论。生活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

例如,坚持需求导向,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找寻发展重点、方向和目标。

又如,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制约创造品质生活的突出矛盾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特别是本地区、本单位、本领域在工作中存在的障碍和瓶颈,着力补短板、补漏洞。

再如,坚持效果导向,从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实事做起,真抓实干出成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经济发展的活力是无数个体打拼奋斗出来的。“十四五”是激情和梦想的五年,是奋斗和创造的五年。要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勤劳致富理念,不断扩大参与品质生活、创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生活品质的主力军。

(作者为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303384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