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章桐:燃料电池普及需技术和产业链成熟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0-08-16  浏览:

今年5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就《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发布了征求意见稿,表明了氢能及燃料电池即将成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实际上,自从2019年氢能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各地方政府纷纷发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上海、广东、山东、山西等多省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各地区和企业都在加码布局氢燃料电池。

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期间,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章桐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媒体采访时表示,“燃料电池车的普及需要技术成熟和产业链成熟。”

燃料电池的真正技术难点是缺乏产品化的技术

新京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度偏低,包括制氢采氢到氢气的储存运输的成本,到消费者的认知,各个环节都存在困谈和瓶颈,你觉得最难的环节,最需要我们及早攻克的是哪个环节?

章桐: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在市场上,特别是在国内市场还不是特别普及的情况,原因很简单,燃料电池汽车要普及的话,两个关键性的因素。

一方面,汽车行业来说,整个的产业链,整个的技术成熟到一定的阶段。这包括成本、寿命、维护的可行性、便利性各方面的元素,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另外一个条件就是中国的能源,氢气从什么地方来,供氢产业链必须得成熟,从制氢、存储、运输整个产业链必须到非常成熟。

这两个产业链完全没有成熟的话,所以它对市场的普及是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现在正在这条路上,离真正的普及还有点距离。实际上,真正的技术难点,无论是供氢还是汽车的角度来说,关键还是产品技术的成熟,我们不缺实验室的技术,我们缺产品化的技术,产品化的技术就是保质保量,在特定的条件下,给出一个成熟的产品出来,这是需要整个产业界突破的。

新京报:现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国家推出了以奖代补的政策,这种政策能不能有效地避免新能源汽车补贴过程中出现的类似的问题,如果这种政策不好的话,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章桐:这个政策从两个方面来说是非常合理的,或者说比以前的补贴的方式更好。一个是总量上来说,大规模的补贴的方式,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说,这种大规模的不加任何区别的补贴,国家在燃料电池不想再重复我们以前在纯电动汽车补贴犯的错误,所以国家还是希望燃料电池是有序地发展,是受控地发展。在有地方优势的有技术底蕴的,有产业链布局的地方,优先发展燃料电池相关的一些示范工作。总的来说,通过这种区域性的特定的强力方式,避免过去财政上的铺张浪费,这是一种方式。

另外,以奖代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来补贴一些在真正的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的企业,不是那种盲目地卖一辆车就要补贴多少钱,而是通过奖励的方式,这样更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可以更有助于推动国产的技术的发展。

商用化氢燃料电池规模化早于乘用车

新京报:在燃料电池领域,商用车和乘用车布局方面的区别在哪些方面?

章桐: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在商用车和乘用车方面的趋势是一样的,程度不一样,有两个原因。

第一,对于商用车来说,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在整个的燃料电池汽车,整个产业链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时候,更容易上商用车,商用车对整个零部件技术的要求,和乘用车对技术成熟的要求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不太成熟的技术更容易应用在商用车上。

另外一个原因是从国家支持的角度来说,现在示范运行的商用车,还是集中在公共交通这块,物流这块。国家管控的力度会更直接一些,从国家补贴的角度也更容易一些,特别是对地方政府推动商用车,公交车、旅游车,补贴政策更容易到位。从整体的示范运营来说,在商用车,特别是公交车这块,是区域性比较强,可以形成一个特定的示范区域,特定的城市,特定的省份。

新京报:燃料电池具体的商业化的时间进程能不能描绘一下?

章桐:中国的燃料电池车,在商用车领域已经开始应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推出所谓的示范城市群,示范城市群里面强调商用车的大规模的示范,这里面就包括公交车、物流车这些商用车领域,所以这个进程相对比较快,今年已经开始了,在两三年之内会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但是乘用车这块稍微长一些,乘用车的技术门槛比较高,而且是放手给私人用户去用的车;总体来看,乘用车还需要5年的时间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真正能够小批量地上市。

新京报:目前在新能源有三个方向,一个是纯电电动,一个是混合动力,第三个就是燃料电池,你认为哪个能源是未来的真正的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和另外两个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章桐: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或者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来说,大家不要把纯电电动和燃料电池对比。这里面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比如说城市内的小型车辆,纯电动是最好的一个方案,但是对长途的重载的,燃料电池可能是更好的方案。

从技术角度来说,纯电动有很多的优点,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它充电的时间的长短问题。在中国今后的市场发展,一定是纯电电动和燃料电池相结合的方案,在各自的市场、领域里面有各自的用途,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的方向。

新京报记者 王琳琳 摄影 王琳琳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项玲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169630036229755&wfr=spider&for=pc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