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马原:我顶多是后卫,韩寒也就是中场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07-06-17  浏览:
  虽然一开始就自称是一个“嘴皮子还没有练出来的老师”,马原在上海大学文学周上所作的闭幕演讲仍然不失学者风范。
    作为1980年代中期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马原曾以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消解了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法所造成的真实幻觉,成为以后作家的模仿对象和小说实验的起点。如今,作为同济大学文学院的教授,马原细致地讲解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1980年代中叶文学中激进的实验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19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
  对自己在1980年代中后期亲身参与的先锋文学大潮作了介绍之后,马原又对“先锋”这个说法提出了不同见解:“我们现在都不算先锋文学,顶多算是后卫文学、守门员文学;韩寒、安妮宝贝他们也就是中场,先锋永远是最年轻的。”马原认为先锋文学只是理论家们的命名,而“其实我们都是截然不同的,只是在无情的历史之下,都被‘先锋’的大帽子扣住了。80后作家对于被以年龄划作一拨十分不满,其实我们也不满,只是我们能忍。”
  谈到和自己同一时代的作家,马原明显充满感情。“我们都是在1980年代初就认识了。真的完全不一样,格非优雅、书卷气,是我们当中最有学养的一个;孙甘露的小说充满诗意,我曾经试过把他的小说随便摘下一段来,分一下行,就是一首诗;莫言则汪洋恣肆,一直很大气。就算是苏童和余华,都是江南才子,一个出生在苏州,一个生在海盐,两地相隔还不到一百公里,但是文风截然不同。苏童是温婉细腻,比女人还女人;余华则特别狠,早期的作品里不停地杀人,特别神经质。”
  在最后的提问时间里,有学生问及马原对王朔的评价,“如果有人要我举两个八十年代最重要的文学家,我愿意举前期的北岛和后期的王朔。王朔的个人生活不重要,他所描写的生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种新的语汇。”马原认为,现在的白领语言,甚至周星驰、《武林外传》中的语言方式都可以看到王朔的影子。“他是我很要好的朋友、极尊敬的同行。”马原说。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