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周家伦:围绕核心价值体系创新高校思政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07-05-14  浏览:
    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的地位。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是它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地方。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产生重要冲击和影响。因此,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学术研究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学术无禁区,讲台有纪律”,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主阵地,从而发挥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理论导向作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其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多层次的内容,最基本的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首先必须确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一个底线。第二个层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华民族数千年血脉相传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把握改革与创新这个时代最强音,培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积极培养勇于创新的学习和实践勇气,走在时代的前列。第三个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利益多元化和社会意识多样化的趋势。但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利益就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奋斗目标之中。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新工作方式,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对象思想行为特征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加强“主阵地”、“主渠道”的正确导向作用。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经和渠道已表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但强调渠道的多样性并不能因此而削弱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相反,事实证明,对于高校课堂、讲坛、学术研讨、校园网络等这些主阵地,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思想和文化就会去渗透和占领,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因此,主阵地、主渠道的正确导向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和淡化,相反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加强主阵地、主渠道的正确导向作用,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彻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第二课堂等各个环节之中,发挥对青年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正确导向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
  其次,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提高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必须贴近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符合其工作对象的实际需要,才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服务工作中去,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实际状况,实现帮困助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注重挖掘帮困工作的教育内涵。如:同济大学在做好勤工助学和贷款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学校在给予大学生物质帮助的同时,积极培养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意把握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借鉴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群体整体心理素质;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环节,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爱校荣校的责任意识。总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利于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大力加强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充实、提高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逐步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长效机制,将之纳入到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计划之中。通过围绕主题教育、社会调查、扶贫接力、政策宣传、服务西部等主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广阔天地,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在实践中学习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积极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鼓励青年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参加各类重大主题专项和常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既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第四,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我们的工作手段和载体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要善于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视听技术,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应重点加强对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逐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做到引导与服务、监督与管理、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继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生活园区、进社团,延伸工作触角,提高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
 
  全员育人,打造专业化思政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坚持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和主要组织者、承担者。为了适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不断拓宽的挑战,同济大学确立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发展方向,通过完善辅导员选拔机制,实行岗位准入制,选拔了一批政治合格、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热爱学生工作的人才担任辅导员;借助“985工程”二期投入,开展多层次的专业化培养工作,并开辟了甘肃定西、四川李庄等辅导员实践锻炼基地,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在不同领域内的专业技能,努力打造一批专业化、专家型的骨干队伍;规范管理,在学校人事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岗位设置、管理、考核、奖惩、流动等机制,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全员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的重任,都应自觉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当前高校应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培养敬业爱岗,富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通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影响和感染青年学生,使之成为他们自觉学习的榜样。学校应结合相关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政策鼓励广大教师、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全员育人”的积极效果。
              作者:周家伦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14日第5版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