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程恩富 汪洪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若干策略

来源:国际金融报   时间:2006-07-06  浏览:
  对话人
  程恩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汪洪涛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能减少汇价风险,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更快发展,能减少因使用外币所引起的财富流失,能提高国际化金融服务水平,在资金运用、业务品种、服务手段、工作效率以及利率和汇率的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提升,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信誉度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人民币是否成为国际货币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讨论热点。
提高国际金融竞争力的
  迫切需要
  程恩富:目前,关于人民币要不要逐步实行区域化乃至国际化,以及怎样去实现,市场对此存在争议,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认为,若能实现在与日本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或者暂不排斥本国货币存在的前提下规划发行“亚元”,对中国都是利大于弊的。不过,在此之前和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还是要积极推行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所以,根据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探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可能性,以及所应采取的相关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汪洪涛:这个观察和意见颇有道理。总体上看,中国人民币逐步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是提高国际金融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为中国加入WTO,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风险,而要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国际金融竞争力,就必须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这表现在下列几点:
  一是在金融管理的要求上,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要求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拓展业务范围,中国的银行要更多地走向世界,在资金运用、业务品种、服务手段、工作效率以及利率和汇率的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还将在更深的层次上沟通本币与外币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币供应量的调节,改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行体制和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银行生存和发展能力。
  二是在金融管理的目标上,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能减少汇价风险,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更快发展。过去我国对外经济交往都使用外币,汇价风险很大,一旦使用币种不当,就要承受巨大损失。如果人民币成为区域性或国际性货币,在国际间往来时就可以争取更多地使用自己货币,使汇价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是在金融管理的效果上,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能减少因使用外币所引起的财富流失。把本国货币作世界货币发行,客观上是把别国的资金筹集到本国来,为本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美国战后及近10年之所以能维持经济霸权地位,财富有较快的增长,是同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密切相关的。
  程恩富:还不止这三条。比如,在金融管理的质量上,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能提高国际化金融服务水平。因为它客观上需要中资银行必须更多地面向世界,提供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金融服务。又如,它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和经营环境,减少外商投资利润汇出风险,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更合理地引进外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率。
  因此,人民币逐步区域化和国际化,就是日渐掌握一种区域性和世界性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这对于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以及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均至关重要。
  我国金融市场
  正向有利方向发展
  汪洪涛:另外,似乎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为人民币逐步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创造了日趋良好的条件。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看,这些良好条件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已有明显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引进和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程恩富:你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的,如果从外汇管理和汇率角度观察,也可以说明问题。目前,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于1994年4月正式联网运作,标志着我国外汇市场进入了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进入1996年,全国统一金融拆借市场宣告成立,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及时提出人民币远期外汇买卖,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外汇管理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乃至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从人民币汇率角度分析,它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自从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从波动走向稳定。如1994年汇率并轨时的8.7∶1美元,然后一直保持在8.27∶1美元的汇率,最近,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扩大,已经开始“破8”,达到了7.9972∶1美元,其原因除了与汇率并轨时人民币汇率定值偏低以外,主要在于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近几年来我国出口创汇形势较好,外汇储备猛增,到2005年底达到818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形势下,中国人民币汇率仍保持坚挺,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特别是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频繁,人民币成了主要的计价流通工具,并大量流入周边国家和地区,信誉很好,增强了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
  汪洪涛:当前,推进人民币逐步区域化和国际化应采取若干对策。例如,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需要有牢固的微观基础,这就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因为,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将国外与国内两个市场体系融为一体,客观上迫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程恩富:是的。为此,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二是应当速建“四控型”民族企业集团。所谓“四控”,就是控标(标准)、控股(资本)、控牌(品牌)、控技(技术),只有实行“四控”的企业才是比较全面的民族经济。三是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的能力,以适应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中所需要的全方位开放度,切实做好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基础性工作。
  汪洪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还需要加强和完善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信用制度,并加大在国外推行人民币兑换业务。因为,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属于货币经营范围,它包括国内经营和国际经营两个部分,两者都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来协调运行。要把信用视作金融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适合国际要求的信用制度。目前,在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中,要为人民币可兑换创造条件。如在旅游业相互开放的国家和地区中,尤其是在东亚国家推行定额人民币兑换该国货币。现在,在泰国、越南、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等地,人民币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缅甸等已规定中国游客可自由携带6000元人民币入境并用此付费),但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流通的人民币不过二、三百亿元,而我国人民币总发行量为16000亿元,只占不到2%,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化也只是国际化的始点。同时,要大力推行在发达国家推行人民币兑换该国货币的措施,为提高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需要建立
  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机制
  程恩富:除此之外,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机制。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完全自由的利率市场化而言,是指以中央银行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从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看,利率市场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自由的利率市场化,它以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基础。从有关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看,如果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一旦利率放开,完全由市场决定,利率波动就比较剧烈,就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深刻教训。因此,这种利率市场化模式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改革目标。另一种是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模式,它是以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利用经济手段进行适度干预为前提。因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资本的相对稀缺,若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就无法满足资金的要求,因此,只能通过政府对利率的干预来增加资本积累。可以这么说,非对称利率市场化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展起着其他因素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从实质上看,它是一个博弈过程。因此,这种利率市场化模式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认可。
  汪洪涛:程教授说得对,更具体地分析,中国要根据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模式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机制。(1)要尽快完善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这是建立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基础。(2)要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中央银行间接管理和规范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利率水平,并按照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的要求进一步公开市场交易,这样,才能使利率波动成为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3)要注重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绩效。一是在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原利率的市场调节机制。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结算清算效率,加快资金划转和清算速度,以便及时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同时要增加信息提供,降低交易风险,特别要放宽市场化准入标准,将境外资金纳入同业拆借市场,扩大和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作用。二是在国债市场上,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利率市场化作用的国债市场联动机制。因为,国债市场利率具有交易量大、信息披露充分等特点,根据利率市场化要求,国债发行可采取全额招标或拍卖等方式,在保留底价和基本承销价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招标或拍卖价格的变动区间,便于投资者自行确定国债发行率,以此推动其他金融资产的利率市场化。三是在银行存贷关系上,进一步实行存贷款利率的动态机制,调节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和消费行为,引导资金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流通,使社会资金供求达到动态的平衡,从而避免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经济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内在基础。
  高度重视
  金融监管问题
  程恩富:同时,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需要高度重视和改进开放中的金融监管问题。
  第一,积极消除金融隐患来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未正式发生过金融危机,但近年始终存在一些金融隐患,如银行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比重较大;某些地方金融秩序混乱,非法集资现象突出;不规范运作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多;证券、期货和股份制运行与操作的漏洞较多;金融立法和执法均有疲软之处,致使金融犯罪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严格立法和执法,并辅之以诚信教育。
  第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为了形成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保证货币国际化目标顺利实现,一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国过去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以封闭型为特点,在中央银行内部没有成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所以,要改变现行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建立和健全一体化的开放性金融监管体系,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的有效监管。
  第三,健全符合金融监管要求的金融安全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金融安全网建设,主要是为了防范由于一家银行倒闭,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众多存户挤兑,致使许多银行发生连锁倒闭的系统风险现象的出现。金融安全网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即通过设立存款保险公司,向金融机构收取一定的保险金,对在该金融机构的存款实行保险,以防止金融机构经营中所产生的系统风险。二是建立最后贷款制度。中央银行充当最终贷款人,在金融危机期间向有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以防止银行连锁倒闭和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四,面对金融日趋自由化和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霸权的新态势,中国既要深化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迅速提升本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也要循序渐进地适时开放金融领域,强调有理、有利、有节,还要加强对国际游资的防范与管理,严格监督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