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许锦文——我看京剧的发展

来源:   时间:2005-10-09  浏览:

    翻开历史,我们会看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兴衰更替的过程。京剧拥有200年的历史,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曾经在风靡之时,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倒。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以后,流行音乐的兴起,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京剧艺术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现今已风光不再,正处在一个低潮时期,出现了“台上振兴,台下冷清”的现象,专业剧团演出上座率低,业余票友的演出虽很火红,但往往也是台上唱的几乎都是老票友,台下看的基本全是不花钱买票的老戏迷,为了拉拢观众免费送票,甚至送票上门,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不想看的人,硬送票:真正喜欢的人却又看不到。

    现在,京剧正面临着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剧团萎缩,演员和观众后继无人,艺术停滞不前等诸多难题。京剧的存在,在今天这个高速度、快节奏的时代,似乎和这个世界已格格不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京剧观众接班人已经成为现今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有关文化部门也已制定了专门政策推动京剧的继承和发展,但致命硬伤并未治愈。如果要想振兴京剧,必须抓住年轻人,让年轻人接受京剧,喜爱京剧,这样京剧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如果失去年轻人,京剧必将走向衰落乃至消亡。京剧为什么抓不住观众,尤其青年人,免费赠票都不愿意去看。

那么,青年人为什么不喜欢京剧呢?我想首要的原因是他们接触的太少,现在的青年一代都是在动画片、流行音乐、摇滚、电影、电视剧中走过来的,对京剧接触甚少,很多人很不了解,不了解又谈何热爱呢?

    再有就是京剧与当今时代的潮流似乎不太相符。现在是一个全面讲求效率的时代,整个社会环境都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生活文化越来越趋于西化,加上高科技高技术,现代的青年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了,社会中有太多的消遣方法。对于娱乐,除了满耳是港台歌星的声音外,再空下来就是走进网吧上网冲浪,似乎只有流行的东西才是他们的最爱。试想,听惯了摇滚歌曲,看惯了俊男靓女的青年一代,怎么会老老实实的坐在剧场里听那些慢慢吞吞的老腔老调呢?

    京剧要怎样才能走向青年?的确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京剧要走向青年!”这一口号,叫了至少有十几年了,叫得已经有些声嘶力竭了,可是效果到底如何呢?请看:有些院团为了吸引青少年,真是煞费苦心,对传统京剧动了大手术,一桌二椅变成大布景,还加上现代化的舞美灯光,武功变成成龙、李连杰式的打斗,以三大件为主的伴奏小乐队变成了庞大的西洋交响乐,唱段大多也是毫无韵味的“白开水”,那京剧也就不再是京剧了。事实证明,这样的“改革创新”显然是不成功的,因为年轻的观众既没有被吸引,老的观众反而失去了许多。

    近年来,国家又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今年初“上海市大学生戏曲实践基地”在同济大学挂牌,这对普及京剧和让青年人了解京剧起着很大的作用,本以为大学生接受能力强,较一般人更易理解和接受,更易成为爱好者,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其实不然,本人自1998年起在同济大学开设一门“京剧初级班”选修课(还开过几次提高班),每学期都有,从未中断,每次选修的学生都在60~90人之间,17年累计下来也有2000人之多,不可否认,也多多少少培养了一些京剧爱好者和新的观众,个别的几位还粉墨登场票演了折子戏,成了名副其实的京剧新票友。但总的来看,比例还不到1%,真可以说已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最后成效甚微,所谓功倍事半。究其原因,大概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现今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他们的性格喜好已经基本形成。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小听惯了流行歌曲,看惯了港台歌星的表演,喜欢上了成龙、李连杰的武打,现在让他们放弃这些而改看京剧,而且又看不懂,听着昏昏欲睡。有的学生说,这比打他骂他还难受。

    二、缺少同龄人互相沟通、学习的环境,一个同学选修了京剧课后,回到宿舍想展开歌喉唱上几句,却被其他同学讥笑为“未老先衰”,言下之意,京剧是过时的东西,是属于老一辈的艺术。不禁想起每次春节,央视都会推出一台戏曲晚会,而节目主持人在提示中总会有类似“为老年朋友奉上一台精彩的戏曲晚会”的字眼。看来,央视也把京剧的观众定格在老年人的范围内。我想一个人的兴趣多是受了周围人的影响,在交流中加深的,一个同学喜欢京剧,周围却鲜有人与之交流、共鸣,这样的兴趣爱好是很难维持多久的。因此有的同学只能无奈地发出:“想说爱你不容易!”

    三、受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或毕业后踏入社会,平时大都会很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欣赏慢节奏的京剧,往往—句话唱半天没唱完,听起来很拖沓,感到不耐烦,学唱的难度就更大了,因此要想在大学生中普及京剧实在不是件易事,我深深感到,要想在大学生中找到一二个京剧知音,谈何容易。

    有鉴于此,我认为京剧的重点发展对象似乎应该是少年儿童,京剧首先应该走进小学或中学校园而不是大学校园。兴趣是从小培养的,在他们喜好还没有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旦让他们从小就喜欢上了京剧,那么京剧的前景将是——片光明。因为他们喜欢,家长

至少不会阻止,说不定还会陪着喜欢,全家都成了京剧迷,将来一家三口唱一出《智斗》或《二进宫》都有可能。

    听说上海新古北中学(初级中学)对京剧普及的做法,便是一个很好的成功典型,值得加以宣传,推而广之。而在台湾地区,今年暑假期间,将举办“儿童戏曲夏令营”活动,这也是推动少儿京剧的——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总之,京剧要成功的走向青少年或走向儿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许多人的共同努力,相信若干年后,我们的国粹京剧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受到中国老百姓和全世界华夏后裔的喜爱。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