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孙宜学:“一带一路”建设催生对外汉语教师旺盛需求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7-07-21  浏览:

  ■孙宜学
  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5000万,已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开设汉语课程。美国、英国、瑞典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颁布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令。
  可以发现,随着生源充足,对汉语老师的需求剧增,相应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始呈现较大的人才缺口。根据最新统计,拥有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的教师只占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教师的1/5,师生比达1:1000。
  可以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各国的汉语教育进入“黄金机遇期”,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沿线国家汉语教育带来了新机遇。
  汉语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教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教学语言、教育政策、考核标准等方面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日趋本土化。比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通过政策和法规,将汉语教育纳入本国教育体系。
  不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语教育体制下,汉语目前并未成为主导语言,仍只是一种方言,而且在使用人口上也不占优势。由于华人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面对全球化的压力,这使他们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选择世界语言———英语。
另一方面,汉语教育教材,尚难以统一标准和大纲。汉语教育本身复杂多变,不同国家和社区的汉语教育,都有各不相同的特殊性,这决定了海外汉语教育不应、也不可能使用统一的教材,也难以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
  当前,我们有必要将汉语教育纳入中国文化产业整体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着手创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通过对沿线国家的语言生活状况进行科学归类、分析,并根据目前世界汉语教育的大致层次,分层级设置词汇、语篇、语法、文化热词、中介语、教材、案例、试题等数据库,从而既保存汉语教育的历史,也可为汉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基础。
  同时,要尽快组织编写“一带一路”汉语教育统一教材。可以根据国际通则,推动出台建议性大纲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且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国的国情,不能将国内的教育评估方式用于汉语学校。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际情况,在编写相关多语种汉语教材时,在教材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内容,凸显“一带一路”色彩,并以教材为核心,编写相关中外文化读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汉语教材达成和谐平等,通过汉语教育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华文化与所在国文化的融合。
  汉语教育涉及国别多、族群广,与经济、教育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基于这一现状,亟需创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智库。具体而言,要全面梳理“一带一路”发展历史上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经验,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对策,并基于当代教育技术,研发各种实用性的汉语文化产品,在时机成熟时指导编写标准化的汉语教材、文化读物、汉语词典、教学课件、数据库,助推世界汉语教育更好地适应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和世界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
  笔者的具体建议还包括:其一,创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资源协同协调中心,以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汉语教育事业中来,以使政府机构、汉语学校、汉语教师、华人企业等有一个平等合作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网络汉语学校”,利用现代教育和互联网技术,创办打破时空限制、国别限制和区域文化限制的网络汉语学校。“网络汉语学校”还可以成立董事会,董事由世界各汉语学校推选产生。
  (作者为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7/21/content_576397.html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