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和担任剧本改编的主要作品:电视文学剧本《大秦直道》《鞋博士》《知青往事》《路上有狼》等,电影文学剧本《先驱者》《生死诺言》《李白之梦断长安》《守护灵魂》《HURRY,HURRY蛮大人》《梨花仙子追爱记》,电视动画剧本《秦陵兵马俑》《精卫》。作品被选为广电总局“庆祝建党90周年”15部重点献礼片之一,获2012年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获广电局推荐年度重点影片,江苏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年度重点影片等。
编剧赵葆华老师感慨自己的创作方式常常是命题作文,渴望能摆脱资本的约束,写自己最想写的,此语于我心有戚戚焉,我在微信中回复曰:小说家可以……编剧屈从资本十常八九……命也。窃以为,编剧要想自由挥洒,还得去弄小说,因为羁绊和顾虑相对写剧本少些。依照协议定制的剧本是艺术,也是商品,更是生意,不得不时时刻刻想着投资人和制片人的不容易,想着资本、市场、观众和各种禁忌,还有审查部门的好恶,想突破种种藩篱做逍遥游,为己欲为,难!
2002年,我尚在苏州大学读博士,因缘际会,受西北大学张阿利教授之邀,合作改编小说《路上有狼》,这是一个讲述“十七年”期间一个“地主成分”的青年坎坷人生的故事。我被请进了西大校内宾馆关了“禁闭”,几乎与外界隔绝了来往。原著作者是位长安县的资深老作家,小说中的故事几乎就是“他自己的故事”,小说鲜活的文字激活了我对充满激情和浪漫情怀的50年代的所有想象,在这个剧本中,我把“爷爷的故事”当成“私货”挟裹在里面,在宏大叙事中加入了个性化和私人化的叙述。
我的老家在陕西省宝鸡县。爷爷是民国年间宝鸡地区几个塬上侠义道上响当当的厉害人物。作为名闻关中的“大土匪”王海山的“二把子”,他手握双枪,骑高头大马,率数千人,纵横八百里秦川道,出没于广袤的大秦岭,周旋于国共两党和地方势力之间,威名赫赫。后来宝鸡解放,王海山被枪毙。因为爷爷名声好——我儿时常常听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虽然跟的王海山,但不哈(哈乃关中西府方言,是坏意思)”,解放军传过话来说只要他交出双枪,过去的一切一笔勾销。生死兄弟劝他不要中计,爷爷却说解放军光明磊落,他这一辈子也行得端走得正,一身清白,一切悉听天命。他一身凛然走进军容整肃的解放军大营,神色坦然地交出双枪。果不其然,解放军信守诺言,好酒款待,善言相抚,爷爷最终全身而退。
爷爷爱穷人。他当过保长,家里开过染坊、油坊等,经营有方,一辈子爱置地,爱盖房,家资颇丰。他的好名声就是因为惜老怜贫,为人仗义,帮了很多穷人而传开的。爷爷在我幼时的记忆中是大个子,相貌堂堂,如秦腔《定军山》中的五虎将黄忠,目光如炬,留着威风凛凛的白胡子。他手里常端着一根长烟锅,烟锅杆上系着大烟袋,让我想起了《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但更多的想到的是当下很多影视剧中的民国老侠客,如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
爷爷枪法超群,身手了得,曾为“西北王”杨虎城的护兵队长。1926年春,刘镇华的镇嵩军在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十万人兵临西安城下,围城八个月,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后冯玉祥将军率军入陕,西安之围被解,史称“二虎守长安”。在围城期间,粮食极度缺乏,所有可以吃的动物、皮革制品、中药铺的某些药材都被吃光,爷爷他们只好长期依靠库存的白糖勉强维持。由于吃白糖过度,爷爷上了年龄后特别喜欢吃“辣子汤汤”(用辣椒面、醋和盐和在一起制成)。
“文革”的时候,爷爷的成分被定为地主。在北方漫长的冬夜,村民的一大娱乐,就是“斗地主”——贫下中农们聚集开会,要家庭成分是“地主”的人交代问题,接受批判和教育,而“地主”的子女们,则要冒着鹅毛大雪继续拉粪施肥,直至批斗会结束。甚至在平常农闲时分,“贫农们”来了兴致,也要把“地主富农们”戴上纸糊的高帽,排起队伍来敲着锣,在几个村子吆喝着游斗。很多成分高的人不堪受辱,相继或上吊,或投水,或喝药自杀。偏爷爷想得开,从来就没想着要寻短见,他说,刘少奇、彭德怀这样的大人物都出了事,咱一个老百姓,还有啥想不开?爷爷背负七条人命,但他所毙之人,皆是祸害地方的恶人,掳掠贩毒拐卖,欺压良善,杀人放火,无所不为。爷爷孤身入虎穴为民除害,惊险万分。他的作为,本来在当地就已被口耳相传,演绎成了传奇,如今被爷爷这个当事人仔细道来,人人陶醉如听戏文,批斗会常常就开成了故事会。
我少时喜文,皆因爷爷敬重读书人。父亲和伯叔姑姑六人上学读书,成绩都很好,可惜因为家庭成分原因,都不能高考。我早年读的中师,冲锋半生,拿下了中国所有的文凭,进入大学做了教书先生,也算还了爷爷的夙愿。亲朋皆曰是因为爷爷德厚,福荫子孙。莫言写《红高粱》,陈忠实写《白鹿原》,皆名噪天下,把“爷爷的故事”刻进了国人的记忆里,我为何不能继往开来?我一直有个心结,想写一部小说或电视剧,名曰《二虎守长安》或《关中往事》。我在电视剧本《路上有狼》中加进了一个可敬可畏的传奇老人,爷爷就是原型。
关于《先驱者》的写作,我在2011年曾写过文字做过总结,现放于此,以求教于方家。
首先,剧本聚沪上众家之智慧,是众人心血的结晶。电影剧本创作不易,作为革命历史人物题材的剧本创作尤为不易。用制片人的话来讲,我们把80%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剧本创作上。从2009年11月开始写作到2010年11月终稿完成,改剧本大纲8次左右,剧本从初稿到终稿,修改润色有二三十稿之多,历时整整一年。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召见我多次面谈,对剧本创作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前后参与创作的编剧有8位之多:上影集团编剧胡慧英、导演武珍年、导演梁山、导演程路、上海大学程波教授、总政话剧团的编剧王功、上影集团文学部主任郑向虹、宝山区文化馆的作家贝鲁平等诸多前辈和老师,他们先后参与进来,都写出了创意很棒的大纲,好几位还写出了剧本初稿,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细节和史实、精妙的构思和人物关系设定。尽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退出了创作,但他们的这些大纲和初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他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特别是梁山导演提出通过法庭审判设置悬念,然后引出“五卅运动”的起因这个构思,后来被我用作了本剧叙事形式。
其次,把商业类型片(主要是偶像剧、黑帮片和动作片)元素加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来。从年龄上看,当年“五卅运动”的发起者和中坚力量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因此我考虑把青春偶像剧的元素放进本剧,这样对青年观众会有吸引力。受黑帮片的启发,我给顾正红虚构了一个一起逃荒到上海的同村发小顾家轩(后来被改为顾家全),通过他们兄弟情义和爱恨情仇,表现了共产党的领导和工运是那个时代的必然选择。另外,20年代乱世中的上海十里洋场,鱼龙混杂,各种力量盘根错节,此消彼长,为顺应观众对此复杂情势的观影期待,我加进了一些动作片元素,使革命者、军阀、巡捕、青洪帮和洋人之间为了各自的目标与理想,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争锋于谈判桌、南京路。数万人的群众集会、白热化的游行冲突、暗探和革命者的斗智斗勇、黑帮和巡捕的逞雄争狠、起义工人和反动军阀的街头巷战都成为本片的一些看点。
在人物塑造方面,我努力写好主要角色性格的复杂性,避免脸谱化,既要写出革命者光辉的一面,也要写出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困惑和在特定境遇中的无力感。同时,对于反面人物,也要写出他们人性的一面,对其“恶”的成因有所交代,使其形象立体丰富起来。为了表现工人的苦难,我还借鉴了夏衍先生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中关于“芦柴棒”形象的描写。
再次,在剧本构思上粹经典名片之精髓,开掘了一些新颖的叙事方式。我参考了经典电影《公民凯恩》和《罗生门》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通过不同人来讲述的结构方式,借鉴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审问和回忆结合起来的叙事方式,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悬疑性,过山车般的节奏感,极具观赏性。剧本还参考了《红色恋人》,该片以美国医生的视角来展现中国革命,非常有创意。
粹众片之精髓,我设置了一个国际法庭,来审问调查顾正红事件和“五卅事件”,通过当事人英国捕头爱活生、日本大班冈田、美国人博良、女工阿贞、记者刘卿、青帮头目顾稼轩这些观点和立场不同的人,从他们的叙述中回溯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多侧面立体地表现以顾正红和刘涛、李力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反映1925年那场举世闻名的“五卅事件”和后来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剧本在结构上的探索得到了众多业内同行的肯定。国家广电总局对剧本《先驱者》(当时送审名为《五卅!五卅!》)这种艺术上的探索评价颇高,审读批示意见为:
剧本《五卅!五卅!》通过国际司法调查团秘书罗伯特·伯良走访工人运动的经历者,逐步展现了“五卅运动”的起因及过程,还原了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顾正红的成长历程及最后的伟大牺牲,同时塑造了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刘涛的光辉形象。
目前剧本主题积极深刻,思想鲜明,比较真实全面地展现了风起云涌的“五卅运动”的历史进程和时代风貌。剧本构思较为独特,巧妙避免平铺直叙地表现“五卅运动”这一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法庭的辩论和当事者的讲述,一步步地揭示真相,多侧面、多视角地再现历史,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对当时的斗争风云也展示得比较生动。主题深刻鲜明,史实方面基本准确。
最终剧本又被年轻而有创见的导演根据自己的思路大刀阔斧地增删修剪了一次,有欣喜也有无奈,银幕呈现归功于以导演为中心的创作集体。
2005年,我受山东潍坊电视台赵勇导演之邀,住在江苏泰兴县一个安静偏僻的宾馆,改编政府定制的电影剧本《生死诺言》。剧本已有雏形,是讲山东临沂的一位志愿军战士复员后到江苏泰兴倒插门,为战友母亲养老送终的故事,原型人物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我根据采访所得,加入了另外两个复员志愿兵做配角,对剧情和人物进行了颠覆性改编:一个立功后转业做副县长,他也做了很多造福桑梓的事,但最终经不起诱惑,因腐败被查处判刑;一个是退伍后居功自傲,横行乡里,终于被感化的供销社主任。这样的故事,对人性复杂性有深度的挖掘,对战争的后遗症有深入的思考,也被导演认可,觉得是可以成为一个诸多艺术电影节上得奖的作品。但是政府宣传部门却认为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赵勇导演最终不得不把副县长的角色删去,居功自傲的志愿兵也应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写,影片因此就成了苦情戏很重的爱情片,虽然很感人,但却缺少了应有的社会批判力度和人性探索的深度,让我至今引以为憾。影片后来获得了江苏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年度重点影片奖。
2007年,我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大型历史剧《大秦直道》的制片主任马军老师电话我,说看了我改编的《李白之梦断长安》后极为欣赏,邀我改编《大秦直道》。本剧讲述秦大将军蒙恬为与匈奴人作战运输粮草,修咸阳到边关九原的千里直道的故事,时间跨度是从始皇即位到驾崩,赵高助胡亥杀扶苏篡位。我写出了两千多字的修改思路,并且改编了两集,萧锋导演很认可,然后签协议开工干活。那时候,一百多人的剧组已组建完成,各个部门陆续到位,小汤山大摄影棚内花费七十多万,用泡沫板等材料制作的宫廷和后花园等基本完工,而鄂尔多斯方面在离成吉思汗陵不远的荒郊,花费四千万元开山拓土,建成了《大秦直道》拍摄基地,目的是借电视剧的影响力把此地开发成旅游胜地。先是在北京昌平小汤山,后来到内蒙古正蓝旗,再后来到鄂尔多斯,剧组的生活是快乐的,但改编别人的作品也是痛苦的,我“动大手术”删减角色和场次,改变人物关系命运和性格,重新构置冲突,再造情节和细节,既要保留原作的精华,又要创出新意和看点。时间紧任务急,我找一切人谈,包括秦史专家、制片、导演、副导演、美术、摄影,以及十多位主要演员,如寇世勋、丛珊、杨幂、吴京安、毕彦君、张子健、李东学、程皓枫、任天野、马精武、马强、沈泰和张璇等,虚心听取他们对自己饰演角色的看法,几位老戏骨还对自己的角色设置了一些出彩的细节,活干得很顺利。其中也出了点小插曲,就是投资人读大学的女儿也是学表演的,放假后来剧组玩,想演一个角色,戏已开拍一半,现有的角色都定好了演员,导演就希望我能给添个角色,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加进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匈奴公主的角色,让她暗恋主角大秦将军蒙恬,最后被阴谋篡权的哥哥误杀,这是中场几集里的一段戏,基本做到了天衣无缝,导演和演员都很欢喜。
2006年,我应赵勇导演之约合作完成了电影剧本《李白之梦断长安》,对李白、杜甫、贺知章、唐玄宗、杨玉环、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高力士、郭子仪、哥舒翰等历史人物进行了全新的改写,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剧本搁置至现在已十年,一直没有开拍。在2010年,我应制片人马军老师之约,完成了谍战电影剧本《守护灵魂》,用悬疑片的叙事方式,讲述蒙古的“守灵人”和党的地下工作者为保护成吉思汗衣冠冢,与国民党、日本人及蒙古王爷斗智斗勇,最终成功迁移了衣冠冢的故事。
世界上的故事都现成的摆在那里,怎么讲才能吸引人?这是一门绵延数千年的学问,理论家归纳出了成套的叙事法则和理论,而这不过是对作家讲故事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滞后于创作的。自从看了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后,我也很快地梳理了这部作品的叙事套路,并在2014年予以总结,不过不是用理论化的语言,而是用电影剧本《HURRY,HURRY蛮大人》,讲了一个完全当下化和中国化的青春故事。2016年上半年应上影集团制片人曹钢老师之约创作了爱情轻喜剧电影剧本《梨花仙子追爱记》,这是一部讲述“90后”另类女村官的故事,被上影著名制片人钱祖德老师大为看好。作品被人夸当然开心,相信明年大银幕能有捷报。2016年下半年应约开写的是公路喜剧电影剧本《梦回洪泽》。
此外,我创作了电视动画剧本《秦陵兵马俑》《精卫》、电视剧剧本《鞋博士》《知青往事》等,这些剧本有的在创作和拍摄途中因资金问题成了“烂尾工程”,有的还在筹资运作中。
要问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最大期待,毫无疑问首先是讲好一个故事。电影是集体创作,需要众人同心协力。在我看来,编剧是一度创作,导演是二度创作,剪辑合成是三度创作。能否每一个环节都给力,把这个作品做到非常完美的境界,主创人员的经验、眼光、素养和气度至为重要。有句名言道“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剧本写作无疑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需要体力、智慧、经验和艺术素养,还要韧性和耐力等。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一部作品完成了,最终总有诸多遗憾。虽然手捧五彩石,却无力补天,看过样片的那段时间,这种木已成舟的痛楚抓挠心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绝如缕。
写下这些感言,抚平澎湃不已的心,为的是总结过往,以利再战。编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后我的创作会集中到历史和神话题材方面,特别是《西游记》的重新演绎和改编,我已应影视公司之约,数易其稿完成了电影故事大纲《西游记之二圣争锋》和《西游记之斗战胜佛》。还有长篇神话小说《精卫》,这是今后数年新的人生挑战。
3追光灯
杨晓林是位学者型的剧作者,敏于史而慎于作。所创作的历史剧有历史的厚度,更有人文的思考,能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审美想象,塑造的历史人物血肉丰满,设计的故事引人入胜,显示了扎实的文学素养及高超的编剧技巧。
——刘锋杰(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晓林的动画电影剧本创作想象力丰富,神话故事的大场面能够营造出恢宏的气势,人物性格丰满,能够深入表现少年英雄的精神成长史,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精神震撼,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噱头十足,叙事结构严谨,张弛有度。
——郑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党委、行政负责人,制片人)
作为编剧和学者,杨晓林具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学素养,熟稔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模式,爱情喜剧片能将个性化表达和观众娱乐需求进行完美的结合。作品观众定位明确,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在叙事手法上师法经典而又自出机杼,在商业片的类型杂糅方面的探索极为成功,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
——曹钢(上影集团制片人)
(原文刊于《中国作家》影视版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