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青(民盟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教授)
对风貌建筑及所在风貌街区,可尝试以保持街区尺度、肌理为前提,对之进行适应性改造,包括必要的修缮、翻建、加建或更新
对市级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旧区改造的实际进行旧改创新
如今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对初级城镇化过程中失误的修正。新型城镇化是城乡旧区改造的动力和前提,需要在可持续的渐进式旧改中实现既定目标。
一、城区旧改的“加减法”
可考虑对城区人口密度分布现状实施“区段再平衡策略”,即在旧改中借助市场力量,通过市区内高、低密度区域和地段间作容积率调适,利用“级差地租”和“级差容积率”,以“加减法”取得相对平衡,并顺势实现建造和使用质量皆差的低质旧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和更新。
对上海城区旧改中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有效保护与活化再生。建议:其一,对保护建筑及保护街区,仍然采用步高里、渔阳里的“标本式”保存方式,以适应性改善为主,主要提高建筑内部使用质量;其二,对风貌建筑及所在风貌街区,可尝试以保持街区尺度、肌理为前提,对之进行适应性改造,包括必要的修缮、翻建、加建或更新;其三,对历史风貌区和其他老社区四层以上的旧建筑,特别是居住类的,应以市场力量和公共资源结合,加大力度研究解决电梯加建等民生问题,并结合生态、养老社区建设,持续全面地改善综合居住条件。
二、郊区旧改的分类策略
上海郊区城镇化应分类考量。建议:
其一,对于市级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基础上落实保护与再生措施之外,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旧区改造的实际进行旧改创新。
其二,由于农村旧建筑大部分是江南传统风土建筑或经过初级改造的现代低质建筑,甚至存在不少危房简屋,故处置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加以变通。首先对之进行属性和价值分类,譬如可将之分为标本式保护类,应主要在市郊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精选;结构性保护类,应主要在市郊32片风貌保护区其余部分中精选;改造更新类,即保留水乡景观结构特色、控制尺度、肌理下的翻建和改建。
其三,强化专题研究,对新农村进行“社会设计”,形成适应村镇现代生活,体现法制和自治精神的管理体制。
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4810/node4851/ztzb/u1ai9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