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建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新能源一直是政府政策与媒体报道的宠儿,尽管有一些另类声音,总的来说无法抵抗新能源乐观派的舆论洪流。但是我仍然想说,新能源要发展,但是不要太奢望。
说新能源要发展,特别是里夫金等人把它总结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后,得到了政府与媒体的高度关注。理由是:一方面,全球化石能源供给能力正在逼近极限,特别是全球石油生产能力被认为于2004年和2015年之间达到了哈伯特顶点。另一方面,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超越地球极限,为了防止到2050年地球升温超过2摄氏度,国际社会呼吁要控制传统化石能源消耗以便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上两个方面,均要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种新能源,替代以煤、石油、天然气组成的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这种情形对于中国更是挑战,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翻了两番多,能源消耗也同步翻了两番,以致用完了到2020年标准煤消耗控制为30亿吨左右的计划目标,其中石油进口已经达到60%左右。由于经济发展的能源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日益增高,因此巴不得一夜之间就可以用新能源替代老能源。
说对新能源不要太奢望,宏观上,从欧盟等新能源发展领先国家,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能源结构更替规律:即使能源替代高速度,到2020年新能源占比最大可能为20%,到2030年占比最大可能为30%左右。因此,新能源要成为绝对主力,是到2050年左右的事了。中国的国家能源计划也说到2020年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最大占比为15%,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低碳新能源,而是含水含核的清洁能源,剩下85%则是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微观上,像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汽车以及依赖太阳能或风能的新能源建筑,要从样品技术创新到市场价格可承受的商业化,有一个降低成本到传统能源以下的学习曲线,这个过程一般要15-20年。换句话说,眼下的各种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建筑基本上处于叫好不叫座的阶段,要有规模地普及使用要到2020-2030年了。问题的要害是,从2010到2030年的大约20年时间,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关键时间,真正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包括煤在内的传统化石能源。
因此在新能源问题上,要说两句话,而不是一句话,即新能源要发展,但是不要太理想化。现在的问题是,有影响力的人常常只说新能源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不说新能源空缺情况下用好传统能源的重要性。事实上后者的意义对中国发展的意义绝对不亚于前者。表现在具体问题上,就是在能源结构中用天然气替代煤相对于发展太阳能风能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在工业产业中节能减排相对于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交通工具中提高传统燃油车的能效相对于开发新能源汽车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在建筑中降低传统建筑的能耗相对于开发新能源建筑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因此,总结这篇小文想要说的话就是: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在能源问题上需要发展新能源和提高传统能源效率双管齐下,前者是战略性的长线问题,后者则是当前需要大规模、普及化去做的事情。(作者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4-05/10/content_2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