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明、杨银忠、张春建: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思考与策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14-03-17 浏览:
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工作自新中国成立起,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以及快速发展阶段,日益受到政府、社会、企业的关注,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经历了3个阶段,工作模式也具有明显特征:一是职能部门模式,即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隶属或挂靠在高校科技处,具有代表学校行使统筹管理技术转移以及制定政策的行政职能。二是公司模式,即由高校出资成立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三是研究院模式,即在现有研究院以研究开发产业化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为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增加和完善技术转移的任务和目标,通过专业运作,将成熟的技术和人才转移至产业界,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从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设置来看,技术转移中心位于高校科技、产业管理部门和科技园之间,是高校技术转移链式体系的纽带环节。
当前,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一是积极为技术转移搭建平台,举办了一些颇具规模及影响力的活动;二是设立各类专项基金,积极引导产学研工作的开展。在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政府的助推作用十分明显。
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技术转移的内生动力问题,使得这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的进一步行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完善技术转移法律法规建设。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尽快制定和发布专门针对技术转移的法律文件,明确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服务机构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利益关系。二是严格市场秩序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制度层面保护创新活动和创新受益。三是给高校一定的政策自主权。高校集聚创新团队、人才和创新成果,应当给高校因时、因地制定技术转移工作政策的自主决定权,如创新收益分配等。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同时也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因学科背景、发展历史等差异,技术转移工作在各高校的地位和紧迫性不尽相同,但总体目标一致。
一是加快培养技术转移专门人才。技术转移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人的要求特别高,技术转移不同于科研工作,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解经济、财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可以开设技术转移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人才。
二是改善科研评价体系,进一步重视产学研合作,更加重视技术转移转化。当前,由于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高校科研人员从事校企横向合作积极性并不高,而高校在地方建立的研究院、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也大多科研人员不到位。因此,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鼓励技术转移,充分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当前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发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经纪人的作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后,市场化运作的需求和高校职能部门的非营利目的是一对矛盾体,技术转移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和技术转移中心自我造血功能不足也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协调并处理好技术转移中心和高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成果的持有方和技术转移服务方的密切联系,保障技术转移经费支撑,这些都是确保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发挥的大问题。同时,高校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也应当在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中体现出来,以利于进一步发挥经纪人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cn/html/2014-03/17/content_6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