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建设现代交通枢纽,实现各种公用交通的无缝连通将是上海交通建设的重点。昨天,工程院上海院士中心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交通”院士沙龙上,众多院士、专家和政府有关负责人提出世博会上海交通的轨道交通为主、重点建设换乘枢纽、世博专线巴士人性化服务、建设长三角都市交通圈、建立综合管理机制等策略。
目前上海的交通管理是实行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四分开的模式,这一管理方式有它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危险,郭重庆提出,上海仅地铁建设公司就有三家,运营公司有两家,他们之间的竞争不得不让人担忧。而目前,各种交通方式各自为政,难以沟通的问题十分突出,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在谈到交通问题时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专家们认为,在市中心区域,轨道交通是首选的公共交通。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总参观量将达到7500万人次,日参观最高量将达80多万人次,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出行问题,运力大、速度快的轨道交通将承担上海交通的主要客流。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程院院士项海帆提出,为解决世博会的交通问题,建设一条从安亭镇经由虹桥机场、上海南站、世博园区、浦东龙阳路地铁站最后到达浦东机场的铁路客运专线。这一提法得到专家们一致同意。
到2010年,连接世博园的交通线将包括M4、M7、M8、L4四条轨道和众多公交线,但众多线路间换乘不便仍然影响着交通服务的质量、阻碍交通运输的速度提高。建设交通换乘枢纽的重要性屡屡被专家们提起。
目前上海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交通枢纽。在上海,目前单轨道交通都没有实现完全的零换乘,同济大学世博会研究中心负责人、同济大学副校长杨东援说,解决出租车、公交车和轨道交通等不同交通方式换乘的交通枢纽是整合上海现有交通资源的最有效措施。另外,陆锡明还提到,在昆山已经有开发商开始征地计划建交通枢纽,以解决外地聚拢来的轿车中转问题,他说,政府也应该尽早着手做这件事。
受到香港酒店巡回巴士的启发,项海帆院士提出在世博会期间开通多种世博专线巴士:机场——酒店、酒店——世博园以及世博园——居民密集区。
由于交通枢纽缺乏,游客从机场到酒店十分不便,专线巴士专门在各酒店和机场之间巡游,这样游客可以一站就到酒店门口。项海帆还提出,各路专线巴士经过的路线适当开通专线巴士的专用车道,在世博园入口和机场等人口密集区可以考虑建地下专线巴士车站,人性化的服务会吸引更多的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酒店容量将受到极大挑战,到时候,江浙等上海周边地区将为上海分担大量的游客住宿压力,因此,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指出,建立长三角的快速交通圈的需求显得十分紧迫。
到2010年,长三角15个城市和地区、10万平方米的范围将打造一天完成出行的3小时交通圈,陆锡明透露,更小的范围内,北到无锡南到嘉兴,一个半小时交通通勤圈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目前这些项目都还在酝酿中。
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说,上海的交通整体看来,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而上海交通资源的增加能力有限,要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在2010年前实现交通资源的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是关键。
对比以往各届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还面临一个特殊情况,杨东援指出,184天的世博会期中包含了“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到时可能会出现高峰叠加的状态,仅靠交通运营能力的增加不足以解决问题,更多的交通缓压措施被提了出来。
黄健之指出,目前中心城区的很多交通拥堵很大程度是由规划单元功能重叠造成的,比如人民广场地区,既是政府所在地,又有大剧院、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同时还矗立这几幢购物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的三重身份让人民广场人流不多也不行。黄健之表示,从城市规划上考虑也是缓解交通的有效途径。
到世博会期间,公共交通应该成为主要交通方式,但现在公交的出行率仅30%左右,到时可以考虑用降低票价和提高停车费等手段来鼓励人们多用公共交通,陆锡明提出,台北和纽约曾采用坐地铁赠乘公交车和提高城区停车费的方式把公交使用率提高了30%。
另外,项海帆还提出,在世博园周边地区建中低档旅馆,或借鉴北京亚运村的模式,将周边空闲民居租给游客,这样游客步行即可参观,也能减轻交通的压力。
摘自:东方早报 200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