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西街整治专家说法:要修旧如故

来源:   时间:2004-05-31  浏览:
  阮仪三:西街整治要修旧如故

  西街,作为一条聚集闽南传统文化的百年老街,又是泉州目前最后一条尚未“动手术”的古街,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或是进行整体性的保护,还是两者兼顾……带着这些疑问,5月29日,早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就西街目前的现状,您觉得是不是已经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

  阮仪三(以下简称阮):早在几年前,我就曾到过泉州,而且对位于旧城区内的西街作过一定程度的调查。如今,与西街相连的中山路已在做“步行街”式的改造,西街的整治已摆上泉州城市建设的桌上,对其进行整治已势在必行,关键是持什么原则、秉什么宗旨的问题。

  记:那么,在对西街进行保护性整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而且如何在整治过程中贯彻、执行?

  阮:去年,我和同济大学的另外一位古建筑专家,针对西街的整治保护问题作了一份规划方案,里面提到一条整治的原则就是“修旧如故”。

  所谓的“修旧如故”,关键在一个“故”字。如何使文物史迹做到“如故”,就要对整治的街巷,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在此基础上再对街巷中的建筑、史迹取舍和整治,尽量保持这些街巷的历史“真实性和原真性”。

  对于目前泉州几位文史工作者,对西街两侧片区的古建筑、古街、老巷,进行的“地毯式”的调查,我觉得在整改之前做这样的摸底工作,不仅可以为日后的整治提供参考资料,而且对这些不可再生文化史迹的“存档”也是十分有必要。

  记:在西街“修旧如故”中,如何处理城市交通、商店经营和古城文化的保留问题?

  阮:在整治之后的西街,交通方面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的过渡措施,如进行时段性的交通管制,限制车辆通行,除了一些特殊车辆,如消防车等,其他车辆一律不能入内。一段时间之后,使西街慢慢由目前的“车水马龙”的情况,变成真实意义的步行街,与中山路连成一片,形成泉州旧城的步行商业区。

  记:对于西街两侧沿街建筑如何处理?

  阮:对西街的沿街建筑可以采取“先期调查,分级对待”的办法,以留住这条古街。经过前期调查,目前西街沿街建筑可以分成四个等级。一级指文物建筑和准文物建筑,文物建筑主要包括开元寺的紫云殿和紫云屏以及仁寿塔和镇国塔,准文物指正在申报文物建筑或即将成为文物建筑者,这类建筑将给予保存、维护或修复;

  二级建筑(历史建筑)主要包括传统坡顶民居和近代骑楼建筑,这类建筑将进行维修或修复;三级建筑普通民居主要指民国以后所建,样式较为普通,将进行整修、改造,甚至拆除。

摘自:泉州网 2004年5月31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