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自行车大军直逼千万--透视申城自行车现象

来源:   时间:2004-02-07  浏览:
 自行车不愿退出舞台,而且要争当主角。今年1月份,申城的自行车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917.5万辆,直逼千万大关。更令人咋舌的是,与广州的自行车数量呈大幅下降趋势相反,从2002年以来,申城的自行车登记总数每年以130万左右的速度猛增。

  两年来增幅惊人


  这两年来上海自行车的增长量惊人(相关数据见右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分析,这两年自行车的增长数据是比较可信的。因为2001年,上海开展综合治理,共给200多万辆自行车补发了牌照或者上了新牌照,无牌无证自行车大幅减少。此后,上海的自行车管理走上正轨,车管所在各区县增设了200多个上牌点,大大方便了自行车车主,新增自行车上牌率已接近100%。因此,即便考虑到一定比例的自行车报废,2002年以来的统计数据也基本能反映上海自行车的真实增长情况。


  主要目的是代步


  从有关部门的调查和记者实地采访来看,上海市民购买自行车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代步。


  刚搬新居的袁先生家住青云路,他的工作单位在永兴路上,两地相距4公里不到。如果乘公交,要转两辆车,上下班高峰路上堵得要命。袁先生最后花100多元买了辆自行车,加入了骑车上下班的人流。家住中原地区的王先生在吴淞路附近上班,以往一直坐139路和55路公交车。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忍受不了人挤人的“痛苦”,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代步。家住华山路的李先生选择自行车的理由则有些“另类”。他属于白领一族,平日里一直打车到南京西路的公司上班。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早晚高峰很难打到车。李先生一气之下,去年底开始骑车上下班。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杨晓光教授认为,存在自有其合理性,经过权衡比较,骑车人可能认为在时间保障、便利性、交通费用等方面,自行车有比公交、地铁等有更大优势。


  新增主力两类人


  新增加的自行车一族主要是哪些人?中学生和外来人员是其中的主力军。


  长宁非机动车管理所所长朱俊晔为本报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从今年1月1日到1月10日,共有534辆新车到该所上牌,其中使用外地身份证的外来人员有106人,占了总数的19.8%。其实全市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据估计,外来人员占了新增自行车主的20%以上。百姓装潢公司的装修队长李师傅是其中一员,他在上海打工多年,去年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工作起来方便多了。全市380万常住外来人员,拥有自行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中学生也是“新增长点”,每年有几十万中学生加入自行车大军。奉贤致远中学的高二学生小游告诉记者,从初中开始同学们就纷纷骑车上下学,同学中间拥有自行车的比例差不多达到一半。据长宁非机所反映,每年的8、9月份是学生买车最多的时期,大约要占总上牌量的40%左右,很多学生买的都是漂亮的山地车。又据记者从卢湾、闸北、杨浦、普陀等区的中学了解,自行车在初中生、高中生中相当普及。


摘自2004年02月07日18:05 新民晚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