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沪上各高校表示研究生教育收费将带动机制创新

来源:   时间:2004-02-06  浏览:
  尽管研究生教育收费制的理论依据是“教育成本分担”,但上海部分高校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研究生收费改革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缓解教育经费紧张问题,也是一项深层次的改革,是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机制的变革,其实质是体制创新。

  同济大学:学生获得的资助不会降低
 
  “对于研究生收费改革,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观念。实行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环境。”这是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萧蕴诗的见解。


  萧蕴诗说,同济大学积极参与研究生收费改革,已经制订出相应的预案。学校将根据不同的培养层次,制订不同的资助方案,加大对优秀学生的资助力度。博士生的资助来源以奖学金为主,鼓励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学校还制订特殊政策,对特别优秀的博士生,如论文进入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候选的博士生,给予特别的奖励。对于硕士生,则以鼓励他们参与科研、参加“三助”(助教、助研、助管)为主,以劳动来获取报酬,完成学业。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将继续开通奖、助、贷等多种渠道给予资助。他认为,研究生收费改革不会降低学生获得的资助,还能加强学生学习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海财大:研究生收费须大家联动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主任陈启杰说,这几年研究生培养成本不断增加,国家所拨的教育经费离学校实际支出有很大差距,因此试行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已势在必行,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实施预案。


  陈启杰说,试行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最好所有高校和研究生培养机构联动。实行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收费不宜过高,以实际培养经费的三分之一为宜,用来补偿部分培养成本。实行收费后,学校会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如在所收费用中拿出相当一部分作为奖学金、助学金,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等,以保证困难学生读得起书。


  东华大学:完善原有奖助政策


  东华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部主任张家钰介绍,东华大学是此次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第二批试点高校,比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要晚一些。因为东华大学自身的特点,该校现有研究生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自筹经费的学生,学校通过一些政策,使得自筹经费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达到了30%,提供助研、助教、助管“三助”岗位帮助同学学习,并和银行协商,为困难同学提供贷款。张家钰告诉记者,东华大学研究生收费改革方案正在做,主要是把现有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奖学金比例,增强“三助”力量。


  上海大学:进行收费、招生、培养全套改革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强调,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不是孤立的,不是靠简单的收费改革就能完成的,必须进行综合改革。他透露,上海大学的研究生收费方案早就做好了,现正在修改,此方案涉及到研究生收费、招生、培养的全套改革。叶志明认为,研究生教育收费是趋势,关键问题在于收多少是合理的。上大希望通过收费改革完成研究生教育其他相关问题的系统改革。“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会提高,学生毕业是否受到市场欢迎,这都是随着收费将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在方案中加以考虑。”另外,因为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回报不一样,不同专业将采取不同的收费方案。


  上海师大:目前计划外每年8500元


  上海师大研究生处副处长杨宗元表示,上海师大目前对研究生培养全面收费尚未制订具体的方案,将视国家的相关政策而定。该校有在校研究生1400余人,其中一半左右属于计划外研究生,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早已开始收费,费用为每年8500元,除此之外他们与计划内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


  杨宗元介绍说,按惯例学校要在6月底前公布2005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因此研究生培养是否收费在此之前肯定见分晓。如果研究生培养实行全面收费,学校将尽快补上相关措施,如完善奖学金制度、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三助”渠道等。


  上海二医大: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上海二医大研究生处副处长陈晓明认为,实行研究生培养全面收费应该不会对学校的生源产生多大的影响。二医大目前虽然没有成熟的收费预案,但考虑收费问题也有很长时间了,基本想法是不同专业区别对待,对一些基础性强、应用性弱的专业实行适当倾斜;另外收费后还要考虑对学生进行补偿,不能让经济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过大的影响。


  陈晓明透露,二医大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也招收了一些计划外研究生。当时按1985年国家对研究生的人头费投入标准,每年向计划外学生收取5000元补偿费,这在全国高校中应该是比较低的,近年来又有所上调


摘自东方网-文汇报  02月06日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