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留守孩子”该谁牵挂?

来源:   时间:2004-01-12  浏览:

  本报讯 (邱曙东胡丹)来沪经商不到一年的温州商人陈先生,把年关岁末的生意留给老婆打理,昨天下午匆匆登上回温州的飞机。陈先生归心似箭不为别的,而是担心自己的“留守孩子”放假后在外面学坏。据了解,在国内外经商的温州人将近200万,他们当中大多数是中青年人,有相当部分将孩子留在老家。“留守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引起温州商人和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
  据温州文成县公安局披露,去年11月8日至12月中旬,文成县发生10余起摩托车被盗案,其中有好几起是未成年人所为,这些未成年人中,大多数是父母在外经商的“留守孩子”。典型的一起案件是:去年12月20日中午,14岁的小文、小明等7个中学生,利用废旧钥匙,先后窃得摩托车、助动车12辆。当民警通知家属来时,7个孩子的父母全都没有出现,他们都是“留守孩子”。比如小文因父母在外经商,一直住在奶奶家。原来父母在家时,他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可父母走后,老人无力管教孙辈,小文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交上了不三不四的朋友,干起了偷盗事。
  “留守孩子”的问题是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据小文所在中学的赵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留守学生”就有300多个,他们只能管住孩子在学校的8小时,8小时之外就管不住了。这些孩子普遍寄养在亲戚家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育,普遍表现出缺乏社会责任感。赵校长表示,“留守孩子”是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光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远远不够!
  “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成长初期,对其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家庭。而“留守孩子”恰恰缺少父母的教育。他们从小就失去向父母撒娇的机会,造成心情压抑,沉默孤僻,出现自卑、社交退缩等毛病。一些孩子虽然被托付给亲戚,但往往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不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专家评点
  在沪经商的温州商人有20多万。上海的飞速发展为在沪浙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条件的浙商将孩子带来上海接受教育,这是一种对后代负责的行为。他提醒在沪浙商,如果老家有“留守孩子”,要尽量创造条件,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多与孩子亲密接触,进行言传身教。因为这些“留守孩子”是新一代浙商,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整个浙商的健康繁衍和浙商精神的发扬光大非常重要!
  同济大学教授石忆邵


摘自:解放日报 2004-1-12 8:24:15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