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福州三坊七巷渐去渐远

来源:   时间:2004-01-08  浏览:

  新华网福州1月8日电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在前不久的福州“两会”和正在召开的省“两会”上,保护三坊七巷又一次成了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

  三坊七巷、山西平遥、江苏周庄,专家把这3个古街区的地位相提并论。

  中国古建筑泰斗阮仪三这样评述这个全国最大的古街坊三坊七巷——“明清建筑博物馆




”。

  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过,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把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老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头。这座城市也就索然无味了。

  古城保护,说到底是保护城市的记忆。城市的记忆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仅从物质去诉求,永远修不成正果。

  三坊七巷,福州的城市孤本。它承载着福州太多的历史与人文,如果它消失,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将有不保之虞。

  为保住福州的城市记忆,许多人在奔走着。当我们重新关注三坊七巷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为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城市,寻找一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寻找一份属于这个城市的独有的自豪,给出一个住在这个城市的理由。

  同样是市民,您的想法呢?为了这个城市更有味道,更有魅力,让我们共同关注。即日起,本报开通“三坊七巷——福州城市名片”热线,欢迎您参与。热线电话:0591-7095055;传真:0591-7095036;电子邮箱:szxw@hxdsb.com。

  一群为三坊七巷终日奔走呼号的人

  赵佑铭,福州市民盟委员,今年57岁,三四年前,赵佑铭开始呼吁保护三坊七巷之苦旅。

  “其实,奔走呼号的还有很多人,只是有些名字不为人知。”赵佑铭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留住福州的城市文脉,让白墙、灰瓦、假山、盆景、亭台楼阁原汁原味地复原出来,在这个修葺完毕的街区的数百个深宅大院内不时地回荡着邻里的说笑声,闽剧经常在这里演出,安泰河清澈透明,盛夏时小孩在河边嬉戏,四面八方游客慕名而来,堪与周庄、平遥古城相媲美……“我理想中的三坊七巷应该具有清明上河图那般美丽的画卷。”

  赵佑铭开始从事这一项工作时已年过半百了。他说,趁着腿脚还方便多在三坊七巷里转悠,再老了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老赵说起三坊七巷时总能如数家珍,对于坊、巷的具体位置,附近曾住着哪位历史名人,某一座古民居内部有何特别之处等都已十分熟稔。前几年,他经常到家住三坊七巷一带的老朋友家中串门,对三坊七巷有初步的认识。面对“破烂”,赵佑铭慢慢形成了这样的看法:现代城市缺的不是高楼大厦,缺乏的正是能代表历史风貌的古建筑,赶时髦促使我们去铲除传统街区,这将使城市原有的特色风貌遭到破坏,居住在这样的城市,丧失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赵佑铭记得六七月天当别人在屋里吹着冷气时,自己顶着烈日在三坊七巷挨家挨户探访,上图书馆查资料,最后写出修复保护方案,并递交给有关部门。

  有朋友问他,全国许许多多地方的古名居在一片“拆”声中消失,有些人喊保护古民居喊得嗓子都哑了,都没有人理会,最后气馁了,你为什么老爱干螳臂当车之事?

  老赵的回答是,人们的观念往往会被外界因素所改变。这不,和他一样的人几年呼吁下来,最起码纠正了政府以前所打算的“将古民居全部拆除,再找块地方将其中一部分保存下来,其他腾出的空地用作房地产开发”的观念。老赵说,他呼吁就是为了敦促规划部门作出整片保护三坊七巷的规划,立法部门作出整片保护三坊七巷不得随意开发的立法,只有这样三坊七巷才有救。

  和老赵一样热心于保护三坊七巷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就连省外的人也参与其中。

  走出几步是灯红酒绿

  走进几步是庭院深深

  “这里虽然与福州最繁华的东街口只有几步之遥,但仿佛是两个世界,它静谧地躺在高楼大厦之中,散发出古老的芬芳。每块砖瓦仿佛都透着一种陈年的书卷气,让人释怀。在这里走出几步就是灯红酒绿的世界,而走进几步就是庭院深深,几分安详顿生心头,浮躁随之散去。我接触过许多三坊七巷里的老人,他们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值得品味,不忍舍弃。他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心惯于这里的安宁、同个大院里邻居间的嘘寒问暖。高楼大厦的逼仄、邻里间的冷漠是老人家最为心悸的。三坊七巷保下来,就意味着在这个后现代化的充满浮躁气氛的城中平添了几分安逸与和谐,这才是人们最需要的。”赵佑铭说,三坊七巷有着常年居住于“鸽子笼”里的人们无法想象得到的内在精神。

  宫巷是福州保护得较为完整的古巷坊。宫巷24号林聪彝故居,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前后四进,是明、清年代福州最大的一座豪门住宅。这里的建筑漏花窗户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可算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一个周末的午后,记者敲开曾在两个朝代里是福州最大的豪门大院的两扇大门,那青石板铺就的庭院、木条铺就的地板、精美的雕刻无不透出当年的华丽。几位不同家庭的老人家在公用的大厅上闲聊着,他们享受着透过天井照射进来的冬日暖阳。家住大院花厅的一位老人拾掇着他多年苦心栽培的花草,面对着眼前几十盆花花草草,他不无得意地说,这就是三坊七巷,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谁家能种上这么多花儿。他说,这里冬暖夏凉,空气通畅,有天井可养花,有宽敞的公共大厅供邻里相聚一起聊天,虽然房子破旧了点,还是让人再惬意不过,起码孤单之感是没有的。只是洗浴条件差了点,“如果经过修复后能添间卫生间,拿10套单元房来我都不愿意换。”

  安泰河从朱紫坊前静静流过,中国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和他的儿子厦门大学原校长萨本栋故居就坐落于此。这座深宅大院的大门上那用金箔绘就出的精美图案已斑驳陆离,但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这更衬托出如今的萧杀,看到那客厅前被破木头遮掩的假山、废弃的鱼池,几乎无法让人相信短短几十年间一座豪宅破败得如此之快。萨本栋堂弟的夫人、今年87岁的孙坤桢回忆说,当年嫁到萨家时,雕梁画栋让她非常惊讶,门前的安泰河畔每天都有人在此洗衣淘米、夏天小孩下河戏水,没想到如今只有回忆的份。

  阮仪三:这里格局之完整全国首屈一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城市规划设计专家阮仪三教授,由于发起保护周庄、平遥古城、丽江等取得显著成绩,而被誉为“中国世遗之父”,他曾为保护三坊七巷奔走呼号。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对三坊七巷作了这样的高度评价:三坊七巷与朱紫坊是中国明清时期街坊的代表作,显示明清以来的街坊格局依存,格局之完整在全国首屈一指,同样,它的内涵之深厚在全国的古民居中也无出其右,三坊七巷这个延续城市历史风貌的街区代表着城市文化的招牌,是福州城市名片的核心部分。

  最让阮仪三头疼的是,福州几次对三坊七巷的规划方案都无法使三坊七巷及朱紫坊得到成片的修复保护,开发经营的商业味太浓。他说,如果让部分文物挤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这意味着忽视文物周围的历史性环境,古建筑成了现代建筑群中的孤岛,像是一个现代派的大厅中的一件小古董。如果还持纯商业的观点,可以想象三坊七巷整个著名的优秀历史街区风貌将荡然无存。

  “当然保护也不是对古街区原封不动,古街区里面的生活设施要改善,水、电、卫生设施都可以进去,让它成为‘活着的古街区’。”阮仪三说。

  参加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孙绍振对记者说,三坊七巷的文化、历史、旅游、建筑学意义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么重要的古民居保护为什么这么困难,需要一提再提?这牵涉到一个城市的决策者的眼光、文化品位。三坊七巷是一个沉淀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它是现在和将来福州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谁为了短期利益而拿掉这样一个重要筹码,谁就会是一个城市文化历史罪人。

  相关背景

  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是全国最大的古街坊,中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个,是福州市乃至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度集中的地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被我国建筑界称誉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是历史古城中里坊制代表之一。三坊七巷同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生活过四五十位历史名人,有儒林学士、名宦望族、民族精英,林则徐、洋务运动先驱人物沈葆桢、启蒙思想家严复、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黄花岗英烈林觉民及著名女作家冰心、著名作家邓拓等人。 


摘自:新华网福建频道  2004-01-08 10:40:39

联系我们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