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吁了十多年,终于有专门的旅游商品大赛了。”高级工艺美术师翁明星说。翁先生从事工艺美术和旅游商品设计40余年,此次作为山东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的评委,他很激动:“因为旅游商品的作用实在是非常重要。”
据了解,旅游发达地区的旅游商品收入通常占旅游总收入的40—60%,全国目前的平均比例是20%,而上海是27.2%,与山东相邻的江苏也达到了21.9%,而山东在2002年的旅游综合收入中,旅游商品收入只占1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商品普遍存在缺乏特色、内容单调、品位不高、做工粗糙的状况。
旅游商品在整个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据省旅游商品开发中心贺思旭主任介绍,据测算,目前山东省旅游商品收入如果提高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将增加6.1亿元!如果达到上海的水平,我省旅游总收入将净增58.8亿元。这也意味着,旅游商品的开发,将直接关系到旅游业质的飞跃。
开发的瓶颈在哪里?
是山东可挖掘的资源太少吗?专家们直摇头:山东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可做的文章太多了。
为了摸清我省旅游商品发展的“家底”,省旅游商品开发中心在2003年9月—10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对我省旅游商品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抽样调查。
调查发现,有几个环节卡住了旅游商品的发展:设计师以35—65岁的中老年为主,且文化程度集中在大专以下,高层次人才缺乏,限制了创新理念;生产企业弱小散,对于旅游商品的理解,还主要停留在工艺品和艺术用品的层次;旅游者希望旅游商品有纪念性、方便携带、实惠等特点,商家们对于游客的心理摸得不透等等。
曲阜旅游品行会会长张锡洋的作品在此次大赛中获金奖,他介绍,旅游商品的创新,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但新产品一面市,就会有大量仿冒品出现。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很受挫伤,旅游商品开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
山东大学旅游商品设计专家张纪群认为,对于旅游商品的认识,首先要跳出纪念品、工艺品的范畴。宽泛的理解,凡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都是旅游商品。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林家阳教授认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区域,可开发的空间很大,山东旅游商品的定位和设计,不应该只面向低层次的游客,而应面向国际游客,特别是高起点的旅游者。
林家阳同时认为,山东要想将旅游商品作为经济增长点,必须有大投入,培养一代设计师,建立自己的民俗博物馆和科研单位,同时提高设计师的素质,包括外语水平,他们要能了解国际旅游商品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了对比,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此外,专家建议,应该尽快成立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同时组建旅游商品协会和专业研究机构,加快人才培养等,并将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持续搞下去,推动更多精品的出现。
摘自:齐鲁晚报 2004年01月07日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