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建越 王建平)目前我市人均GDP已达到了5300美元,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制造业城市。然而,苏州服务业比重却只占GDP的37%,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个比重达70―80%。为此,昨天,市政府与(台北)理律法律事务所联合主办“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特请来各路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苏州服务业发展之路。
市长杨卫泽首先在论坛上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如果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比作“水涨船高”的话,现在水(制造业)涨了,服务业这只“船”就显得小了;不做大服务业这只“船”,同样也会影响到“水”(制造业)继续上涨。
杨卫泽说,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它的综合服务功能上。这种综合服务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全球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相关研发、金融等服务机构比较集中;二是具有完善的、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体系;三是能够提供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文化娱乐等设施。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没有发达的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城市,是不可能成为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的。如果苏州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很好地快速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势必会丧失时机,反过来制约苏州制造业的发展。
杨卫泽指出,种种迹象表明,苏州的服务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扩张期。苏州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四大机遇:一是以外商资本为主体,以民营资本为重要构成的工业性投入呈高速增长态势,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架构初步形成,为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二是苏州正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进程之中,积极接受辐射,全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事实上,上海服务业正在发挥溢出效应,旅游、物流、会展、商务等正在向苏州延伸。三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构建了越来越大的载体。1999年之前,苏州的城市化率每年平均递增率仅为0.6%,而这几年达到5%以上,城市建成区每年以2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四是苏州市政府明确把“争创现代服务业新优势”列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杨卫泽充满信心地说,苏州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潜力十分巨大,前景十分美好。杨卫泽的致辞及演讲在与会者中激起强烈共鸣,会议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市委常委、副市长汪国兴等市领导出席了论坛。诸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为苏州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精彩的思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泗宗在演讲中指出,苏州迫切需要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否则发展就会后继乏力。他觉得,苏州(甚至于整个中国大陆)知识型服务业占国内产业生产毛利比重偏低,“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产业政策,必须随着产业转型而作适当修正,苏州市宜及早掌握先机。(台北)理律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财团法人时代基金会执行长徐小波认为,苏州要推动高附加值知识型服务业,首先要把10%的收入放在有品位的知识创建上。苏州要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亚都丽致旅馆系统总裁、台湾观光协会名誉会长严长寿则指出,园林绝对是苏州的特色,像拙政园等古典园林可以制造几辈子的卖点,但苏州的旅游业不能停留在“园林一日游”上。观光一次够了,而休闲却可以无止境地吸引回头客。
摘自苏州新闻网